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房产信息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fangchanxinxi/2025/100452.html

浦(pǔ)灶(zào)灶(zào)沾(zhān)怎么上了热搜?

时间:2025-07-1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大家想一下吗,日本这么多年能在中、美、俄夹缝中游走并保证一定的独立性,必须承认其手段″高超。至于说未来的国运,我认为还是没戏,因为中国崛起已然是21世界的历史潮流,日本未来的定位,应该是回归亚洲,回到它应有的位置上。

  当地时间5月4日,加藤胜信在意大利米兰参加第28届东盟与中日韩(10+3)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时强调,日本持有全球最大规模的美 债,“是为了确保充足的流动性,为必要的外汇交易做好准备,从而实现本国货币的稳定”。

  根据多份报道,美国在2025年5月初的两轮谈判中明确拒绝了日本提出的全面豁免关税请求。特朗普政府仅同意将针对日本的14%国别特定关税暂停期延长90天或部分削减,但拒绝就以下关键领域让步:

  美国谈判代表强调,豁免需以日本进一步开放农业市场、增加美国汽车进口配额为前提,但日方认为这些要求“超出合理范围”。

  日本首相石破茂在5月2日公开表示“绝不接受牺牲国家利益”,并称美国关税政策是“单边主义胁迫”。财务大臣加藤胜信更直言,可能动用日本持有的1.1万亿美元美债作为谈判筹码,甚至暗示与中国协调行动。

  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如今日本财务大臣加藤胜信突然改口,又说不会在美日谈判中,以日本持有美国的美债作为筹码。

  那么问题来了,日本对美的态度,为何转变得如此之快?我认为还是因为日本自身的软肋大于美国的软肋。

  在东亚地缘政治格局中,日本外交政策的战略回旋空间始终面临结构性制约。这种困境的本质,源于战后国际秩序安排下形成的特殊日美同盟体系。尽管《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构建了双边合作的法律框架,但其权力关系的实质仍呈现出非对称性特征。

  驻日美军基地网络构成的实质性军事存在,使日本在国家安全决策层面始终处于被动依附地位。当分析日美互动模式时,需清醒认识其权力关系的双重性:表面维持着同盟关系的协调机制,实质是单边主导的服从体系。这种特殊性集中体现于三个维度:其一,安全保障的代理人化特征,日本自卫队行动受美军指挥系统深度掣肘;其二,外交决策的优先级差异,东京在涉及核心利益时需无条件配合华盛顿的战略部署;其三,经济博弈的非对称性,日本在半导体产业等关键领域的技术管制始终受制于美方意志。

  用一句话来说,当美日两国利益发生错位时,日本政府往往只能通过外交渠道进行有限度的提醒,却始终无法突破抗议-施压-妥协的行为模式。

  美债不是美国的软肋吗?既然是美国的软肋,而日本又是海外持有美债的最大债主,为何日本在这一轮美日谈判中,日本不敢以抛售美债作为筹码?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理解,日本对美债的持有,本质是“安倍经济学”的遗留产物。为对抗通缩,日本央行通过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政策,将10年期美债收益率锚定在0.25%以下,同时大量购入美债维持日元汇率稳定。这种操作使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膨胀至GDP的137%,其中美债占比高达55%。抛售美债将直接导致日元汇率失控,冲击日本出口导向型经济。

  正如日本经济研究中心所测算:日本若抛售10%美债,其自身经济损失(汇率波动+资产贬值)将达2400亿美元,远超美国可能豁免的170亿美元汽车关税。这种伤敌八百自损三千的博弈格局,注定了美债只能作为心理威慑存在,而无法转化为实际战略武器。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