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新闻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guonaxinwen/2023/64081.html

唐山大地震_事件库_观点中国

时间:2023-09-22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1976年7月28日,发生于中国唐山的里氏7.8级大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电影《唐山大地震》改编自华裔女作家张翎的小说《余震》,讲述了一个“23秒、32年”的故事: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大地震将唐山在23秒之内变成一片废墟。一位年轻的母亲在面对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绝境下,无奈选择了牺牲姐姐而救弟弟。这个决定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也让幸存者陷入一个难以弥合的情感困境,但终究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释怀。

  这是一个关于亲情的故事。它发生在当代,发生在普通人中间,故事中的人物和我之间没有历史的尘封,也没有千山万水的阻隔,我可以听到他们深沉的叹惋,看见他们凝重的身影,理解他们埋藏在心底的苦衷。

  《唐山大地震》在完整细致的故事情节和跌宕起伏的矛盾冲突中彰显了人间的真情大义,是近年来中国电影创作中的一个新突破、新高度。

  当他作为一个喜剧导演的时候,他离大师的境界是最近的,当他想成为一个他心目中真正的大师之时,他离那个境界是最远的。

  唐山地震,完全是政府主导下的军队救援,而到了汶川地震,公民社会、民间社会与政府同时发挥作用,军队虽仍然担当重任,但专业救援队也同样突出。两场地震都再次说明中国政府执政的有效性和中国模式的魅力。

  好莱坞商业电影的成功,技巧之外,是因为有着不可动摇的主流价值观:上帝,人性,爱和家庭。而长久以来,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伦理关系。

  围绕《唐山大地震》产生的激烈争论再次表明,在现今中国,电影发展仍无比落后,以至于一部电影尚不能当做一部“电影”讨论。物极必反,过于强调自己站在人民大众一边等同于将自己置于乌合之众的一员,失去审美,失去标准,失去敬畏,藐视知识及艺术。

  就唐山大地震这一灾难性历史事件而言,很容易陷入这样的叙述圈套:用群体行动的抗震救灾,阐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而这样的任务其他媒介已经完成,无须电影艺术再来一次重复性的额外担负。这种取向的“正确”性,恰恰也在构成对艺术合法性的凌驾和伤害,电影承担着不该承担的任务,成为多余的...

  我们在这部电影所具有的感伤的内部,看到了一种真正的自信心,一种对于人性超越一切灾难的自信心,一种对于人类本身的可能性的自信心。人是无可争议的脆弱的,但他又无可争议地坚强。他可以穿越三十二年的时光,让理解和超越变成真正的美好的时刻,而当这些展示在日常生活之中的时候,才显示了人...

  假如一个社会对于苦难或灾难的集体记忆是残缺的,或稀有的,只会导致民众对人性的麻木和精神的败坏。因为他们极少感受苦难对人性的扭曲和伤害,只要条件许可,人人都可能变成苦难的施与者。从这个角度说,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迈出了我们对于苦难记忆的第一步。尽管这一步走得非常小心和艰难,...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