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新闻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guonaxinwen/2024/74362.html

关于活死人之地怎么玩什么原因?

时间:2024-03-17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毛主席万岁”,这口号可以说家喻户晓,流传至今,它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声,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伟大领袖的良好祝愿和衷心爱戴。

  1967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文2邮票,这套邮票全套8枚,全称为“我们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

  邮票的名称比较长,不好记忆,去掉前面“四个伟大”定语后,就剩“毛主席万岁”这个口号了,集中体现在后面的四枚上,关于这两个口号的出处,其实争议极大,众说纷纭。本期,艮岳轩就围绕这套文2邮票上面的口号,给大家揭秘一下其背后的故事。

  各位看官,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右上角“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2《我们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以下简称“文2万岁”)是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为了宣传毛泽东思想和“文化大革命”,而于1967年5月1日和1967年9月分两次发行的“文”字头邮票。

  文2万岁邮票全套八枚,前四枚邮票图案为当时的宣传画剪贴而成的图稿,具有浓烈的宣传色彩,突出了毛泽东的形象和毛泽东对红卫兵的关心和期望;后四枚邮票内容原始画面其实均源自着名红色摄影师、毛主席随身专职御用摄影师钱嗣杰的摄影照片。邮票边上都印有“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字样。

  全套邮票设计由当时中国顶尖的几位邮票大师倾力打造而成,他们分别为:夏中东、陈晓聪、邵柏林、孙传哲、张克让、万维生。下面艮岳轩分别介绍一下这8枚邮票。

  文2(8-1)为“八届十一中全会公报摘录”。邮票上写的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公报摘录的内容。

  文2(8-2)为“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主图为毛泽东正面头像、红旗的海洋及毛泽东的手迹:“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文2(8-3)为“毛主席是世界人民心中的红太阳”。毛泽东身穿军装,头戴军帽,满脸微笑。胸佩毛泽东像章、高举毛泽东着作的中国、越南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在前进中。

  文2(8-4)为“毛主席和红卫兵在一起”。俗称“小招手”,画面上是身着军装,头戴军帽,臂戴“红卫兵”袖章的毛泽东在手持毛泽东语录的红卫兵簇拥下招手致意。上方印着:“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毛泽东”。

  文2(8-5)为“毛主席和林副主席在一起”。这枚是全套的小筋票,俗称“站像”,画面是毛主席与林副统帅一起站在天安门上的照片。身着军装的毛泽东凭栏远望,身旁是副主席林彪。

  文2(8-6)为“毛主席在天安门上接见红卫兵”。该枚邮票俗称“大招手”,画面是身着军装、笑容满面的毛泽东在天安门上向红卫兵挥手致意的照片。

  文2(8-7)为“毛主席在天安门上接见红卫兵”。该枚邮票俗称“蓝天”,是全套的小筋票,为1967年9月发行。画面是蓝天背景衬托下的毛主席远眺、充满兴奋的神情。

  文2(8-8)为“毛主席和林副统帅在一起”。这枚是全套的大筋票,俗称“坐像”,画面是毛主席神情严肃地为林彪指点讲话稿的照片。

  整套邮票具有浓烈的宣传色彩,突出了毛泽东的形象和毛泽东对红卫兵的关心和期望。后4枚边上都印有着名的“四个伟大”(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和“毛主席万岁”口号字样。

  1966年8月1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十一中全会,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随之,红卫兵运动迅速遍及全国。1966年8月18日,百万群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文化大革命”大会。

  此后,毛主席先后在1966年8月18日、8月31日、9月15日、10月1日、10月18日、11月3日、11月10日、11月25日至26日,共计8次在天安门广场接见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300万群众和红卫兵。

  上文艮岳轩也提到了,前4枚邮票图案素材为当时的宣传画剪贴成的图稿,具有浓烈的宣传色彩,突出了毛泽东的形象和毛泽东对红卫兵的关心和期望。图案是由北京邮票厂工人设计,由于当时工人实在力不从心,就把当时的宣传画剪贴成图稿。

  而后四枚邮票内容原始素材,其实均源自着名红色摄影师、毛主席随身专职御用摄影师钱嗣杰的摄影照片。由邮票发行局设计,素材多取自钱谭嗣杰在新华社、人民画报发表的照片,内容是毛泽东以及林彪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红卫兵的形象,设计时对照片作了裁剪。因此,细心点的朋友会发现一个现象,这套邮票无论从内容或设计手法上,前、后4图差异很大。

  发行局于1967年3月29日向北京邮票厂发函订印数量总计7400万枚,由于发行量超出了北京邮票厂的生产能力,至1967年5月1日发行日时只印出一小部分,邮电部在发行通知上注明“这套邮票印制数量较大,现正赶印中”,“未发的品种以及不足的配发量,将在‘五一’以后陆续发到各局出售”。 其中的林副统帅的像图案,是“文 2 ” 邮票价格不菲的决定性因素。下面,艮岳轩觉得有必要介绍一下这位中南海御用摄影师,因为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

  钱嗣杰(1928.01-2022.12.30),山东平阴人,着名新闻摄影家,“板门店谈判”时担任谈判代表团新闻处摄影组组长的新华社摄影记者。

  1928年出生,1946年参加革命,加入解放军。历任《东北画报》社、东北民主联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摄影记者,中央新闻总署新闻摄影局摄影记者,拍摄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期间的大量优秀作品。

  “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的80句口号之一。

  1966年《红旗》杂志第12期发表题为《红卫兵赞》的评论员文章。在文章结束的最后口号用语中首次使用这“四个伟大”口号。后来在一些文章和群众集会中,这个口号曾广为流行。

  1970年12月18日,毛泽东在接见国际友人埃德加.斯诺时首次对“四个伟大”表态,觉得“讨嫌”,这个口号遂停止使用。

  梳理一下时间节点后发现,“四个伟大”这个口号从1966年-1970年12月18日,大约盛行了3年时间。

  它与“敬祝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毛主席万寿无疆!”以及“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等是“文革”中林彪、“四人帮”一伙过度宣扬毛主席大搞个人崇拜的典型口号。

  上述“四个伟大”其中的“毛主席万岁”的出处,似乎其实更早一些,但对于谁是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人这个问题,史学界一般存在好几种说法,艮岳轩现在都整理摘抄出来,供大家共同研究探讨。

  1949年3月,黄炎培在中共秘密组织的帮助下,辗转到达北平。当天晚上,刚进北平西郊的毛泽东设宴款待黄等20多位知名民主人士。次日,毛主席又单独设晚宴招待黄炎培,两人畅谈时局直到深夜。这是其他人士没有得到的殊荣。到第三天,时任北平市市长叶剑英在国民大戏院开欢迎会,黄炎培此时在会上情不自禁地振臂高呼口号:“人民革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另一种说法是,根据“文革”初北京市委第一书记李雪峰回忆,在1966年4月“第二次杭州会议”受到点名批评、知道自己即将下台的彭线日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曾愤愤不平地说:“谁是第一个喊叫‘万岁’的?是我!”

  由此,证明彭真是第一个喊叫“毛主席万岁”的。但此种说法有待商榷,因为学者指出:“彭真说他是第一个喊万岁的人,显然是情急之下企图标榜以自保的无谓之举。其实,他不可能提供证据证明他是‘第一个’。”

  也有资料称,第一个喊出“毛主席万岁”的人是恰恰是蒋介石。资料显示,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曾6次高呼“毛主席万岁”。

  ……毛先生更郑重声明:“我们的合作,是长期的合作。所有的困难都会打消!”最后毛先生大喊:“新中国万岁!”毛先生在高度的热情中,结束了他的演说。毛先生的话音一落,蒋委员长就咆哮般地大喊道:“毛主席万岁!”连喊3次,回赠毛泽东。

  这篇有关蒋介石首喊“毛主席万岁”的文章一经发表,各大网站纷纷转载,有人认为蒋介石这是他由衷的呼喊,因为毛泽东的伟大人格和雄才大略确实让他折服,但也有人认为蒋介石纯属作秀和应酬。

  根据建国后中央档案馆工作人员考证发现,蒋介石6次高呼“毛主席万岁”纯属误读。在查实《大公报》1945年10月9日第2版中间位置以《团结谈商大部协议》为标题,的确刊载有张治中设宴的消息,文中不仅没有说蒋介石喊“毛主席万岁”,甚至压根未提及蒋介石是否出席此次宴会。

  艮岳轩查阅了大量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重庆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和红岩革命纪念馆根据档案、书刊材料编的资料集《重庆谈判纪实》,其中详细收录了《新华日报》、《大公报》、《新民报》等多家报纸对毛泽东、蒋介石会谈情况的报道和当事人的回忆等。

  根据对现有资料的统计分析,艮岳轩认为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期间不仅没有喊过“毛主席万岁”,对毛泽东不仅不存在“英雄惜英雄”之情,而且始终保持着一种敌视、藐视及忌惮复杂矛盾的心理。处于这种心态之下的蒋介石,根本不可能在公开场合高呼“毛主席万岁”。因此,“蒋介石高喊‘毛主席万岁’一说”纯属子虚乌有。

  综上所述三种“毛主席万岁”出处,结合党史材料,艮岳轩个人认为,“黄炎培一说”版本更接近真实性,因为有大量的人证、物证去佐证。当然纯属个人观点,各位收藏爱好者如有更铁的证据,也可以拿出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大家共同探讨学习研究学习邮识。

  文2邮票虽说不是文字头邮票的龙头,市场价值也无法相提并论,但艮岳轩认为,文2开辟了“文”字头邮票上加印口号的先例,其后发行的文4(无疆口号)、文6(无限热爱口号)、文18(战无不胜口号)等均属于带有口号设计的邮票。不能不说是一个时代背景下的特殊写照。

  《七律·和周士钊同志》一九五五年十月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