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新闻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guonaxinwen/2024/82050.html

易中天:鲁迅批判的多是人性胡适批判的多是制度两者有何不同

时间:2024-08-0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易中天:“鲁迅批判的多是人性,胡适批判的多是制度,批判人性可比批判体制容易得多。”它触及了社会批判的本质差异及其挑战。

  鲁迅,这位文学巨匠,以其犀利的笔触剖析人性的阴暗面,如自私、贪婪、虚伪,这些深植于人心的劣根性。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性的弱点,往往难以通过简单的说教或自我反省得到根本改变,它需要外在的力量,尤其是规则的约束。

  制度,作为社会运行的框架,其不合理之处往往导致更深层次的不公与混乱。胡适深知,改变制度,意味着挑战既定的权力结构,触及既得利益者的敏感神经,其难度远胜于对人性的道德谴责。但正如他所坚持的,唯有制度的革新,才能为社会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石。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顾过往,无数例子证明,单纯依靠个人的道德自觉来维护社会秩序,无异于缘木求鱼。人性的弱点,在缺乏有效制约时,极易演变为社会的毒瘤。比如,腐败现象的滋生,往往源于权力不受监督,个人私欲膨胀,最终侵蚀公共利益。此时,法治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法治,作为现代社会治理的基石,它通过明确的规则、严格的执法,确保每个人都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事,无论地位高低,均需遵守,这无疑是对人性弱点最有效的外部约束。

  在现实社会中,每当有人试图凌驾于规则之上,无论是通过权力寻租,还是其他非法手段,这无疑是对整个社会公平的极大破坏,成为其他人的噩梦。因此,构建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不能寄希望于每个人的道德自觉,而必须依靠健全的法制体系,让法律成为保护每个人权益的坚固盾牌。

  社会的进步,既需要人性的自我觉醒,更离不开制度的根本革新。在这个意义上,法治不仅是社会秩序的保障,更是人性弱点的刹车器。正如卢梭所言: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枷锁”,在今日看来,更应理解为法治的框架,它让每个人在享有自由的同时,也不侵犯他人的自由,共同守护社会的和谐与公正。在历史的长河中,法治的光芒,始终是指引人类社会前行的明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