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房产信息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fangchanxinxi/2023/66893.html

煤炭真的是夕阳产业吗

时间:2023-11-0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煤炭真的是夕阳产业吗?如果在第二十届中国国际煤炭采矿技术交流及设备展览会上走一圈,当你看见摩肩接踵操着各国语言的观众和嘉宾,当你抬头仰望一台台高度智能化的机械,你一定会重新思考这个问题。40年来,该展会的展览面积、参展企业、参会人数不断创新高,在展会规模、关注度上甚至全面超越此前举办的北京国际风能展。一个“夕阳产业”的展会,怎能拥有如此魅力?

  煤炭或许跟你想的不一样。如今备受追捧的可再生能源其实并不是什么新事物,植物就是一种典型的可再生能源,人类至今一直没有停止对这种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最初,我们只是简单地燃烧薪柴,技术进步后,用植物制造可持续燃料。同样,我们也要放在历史背景下考虑煤炭的价值。

  很多人对煤炭产业的印象还停留在“老黄历”上。有人说,煤矿工人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远看像个要饭的,近看是个掏炭的”,这是以前煤矿工人的真实写照。其实今天的煤炭行业早已不是人们印象中的“傻大黑粗”,也不是昏暗危险的小煤窑。如今,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产能,占全国煤矿总产能的85%左右。随着全国智能化煤矿建设推进,煤矿开采已经做到了少人化甚至无人化,大大降低了行业风险。

  有人说,煤炭开采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地陷、房裂、天灰、水黑、田荒,采煤塌陷地曾经给矿区环境留下了令人心痛的伤疤。如今,很多矿区通过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和重建,生态环境实现了从严重透支到明显好转的历史性转变,形成了一批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现代都市与田园乡村交融的新风景,蓝绿交织、山水相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长卷正在矿区展开。

  有人说,煤炭燃烧带来了污染物排放,引发了恶劣天气。近年来,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推进,不断淘汰能耗高、排放大的燃煤小锅炉,完成超10亿千瓦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清洁煤电体系,先进燃煤发电机组污染物排放已经接近燃气机组排放水平,煤炭行业整体面貌已经发生了显着变化。

  因为能源转型过快带来一系列矛盾,人们开始重新认识煤炭。2021年,除了疫情,人们关注的另一大焦点就是煤炭。那一年,煤价疯涨,创下了每吨2500元的历史新高。煤价居高不下,导致部分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供电紧张局面,乃至影响了地方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要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立足国情、控制总量、兜住底线,有序减量替代,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这为新形势下煤炭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煤炭问题影响着国家能源安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双碳”目标的实现,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是符合当前基本国情、基本能情的选择。由于新能源具有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高比例稳定安全并网问题尚未解决,在我国碳达峰前和碳达峰后的较长时期内,煤炭作为兜底保障能源的作用难以改变,远期仍将继续发挥支撑性、应急与调峰的作用。未来一段时期,要努力做好煤炭稳定供应和平稳接续工作,持续提升煤电节能减排水平,加快推进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深化煤电与新能源融合发展。

  未来,随着发电功能的弱化,煤炭将进入超越燃烧新时代。煤炭的利用远不止发电,通过现代煤化工技术可以将煤炭转变为各种高端新材料,并大幅降低碳排放。煤化工还可弥补石油化工的短板,例如石脑油不足,造成烯烃和芳烃不足,直接影响下游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加工,而煤直接、间接液化则不存在这一问题。两个行业各具优势,可以实现相互协同、联动发展。未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最主要的方向就是现代煤化工,应当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现代煤化工项目,引导煤化工企业提升资源利用与能源转化效率,生产高性能、高附加值的高端差异化产品,加快煤化工低碳化战略转型。(王轶辰)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