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jiankang/2019/953.html

如织锦图案:五代词别解(2)

时间:2019-06-1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以写实的眼光来要求晚唐五代词的这种装饰化现象,当然是相悖谬的。花间习气遭人诟病,与此大有瓜葛。而在词史上,这又是一种客观存在。倘从审美心理的角度另辟路径的话,这种装饰化的美学追求,是能够使读者产生强烈的视觉经验的。上举那些意象,基本上都是图案化的。

  图案化给读者的内在视觉以强烈的冲击,并易于以这些意象为基本点,形成完整的构形。刘勰在《文心雕龙》的《情采》篇中讲到“形文”“声文”“情文”三种“立文之道”:“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五色杂而成黼黻,五音比而成韶夏,五情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值得提醒的是,刘勰讲的这三种“文”,其实都是借文字媒介创造出来的不同审美效果。形文、声文、情文,都是有鲜明的感性形态的。晚唐五代词所表现出来的装饰化倾向,尤为接近刘勰所说的“形文”。它本身就是图案化的。清人王士祯对花间词的评价即着眼于此,他认为:“花间字法,最着意设色,异纹细艳,非后人簒组所及。如‘泪沾红袖黦’‘犹结同心苣’‘豆蔻花间出趖晚日’‘画梁尘黦’‘洞庭波浪颭晴天’,山谷所谓蕃锦者,其殆是耶!”(《花草蒙拾》)蕃锦,正是指其图案化。清人丁寿田评温词时更为清楚地指出:“飞卿词每如织锦图案,吾人但赏其调和之美可耳,不必泥于事实也。”(《唐五代四大名家词》甲篇)主张欣赏温词正在于要把握其“如织锦图案”的审美特色,而无须从写实的角度来求其价值所在。这对我们从形式的意义上看待晚唐五代词,尤可借鉴。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