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时尚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shishang/2019/2616.html

净网2019遭遇“套路贷”多名受害人轻生(2)

时间:2019-08-0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进一步的调查发现,“甜兔”“节气猫”“红番茄”等20多个涉嫌“套路贷”犯罪的网贷平台,它们的运营主体都指向杭州的两家互联网公司,两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都是一个叫王某的人。给受害人打催收电话的,则是分散在安徽、河南等地的多家催收公司。放贷公司和催收公司虽然不在同一个地方,但联系却非常密切。

  甘肃兰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大队长 贺小东:催收是网贷真正的核心,没有催收,就得不到所谓的这些巨大的非法获利。放贷公司采取了新的一种方法,把催收公司外挂出去,既要有专业的人员帮放贷公司催得更好,同时要避免把催收公司挂靠在主公司里,暴露它实际上是一个网络“套路贷”犯罪团伙的这个特征。

  经过对数据内容的分析研判,警方认为这是一个集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套路贷”、非法经营、“软暴力”催收于一体的涉案团伙。2019年3月,在公安部的统一指挥下,兰州警方和杭州警方联合行动,将王某和他控制的两家公司的骨干成员全部抓获。警方查获大量现金、金条和名车豪宅,冻结涉案资产10亿多元。随后,4家催收公司也被警方一一查封。

  据办案民警介绍,犯罪嫌疑人王某等人经营的这种7天或14天的短期小额贷项目,因为高额的“砍头息”及“逾期费用”,也被业内人士称为“714高炮”。这是现金贷转移到网络后的一个新变种,而经营这个产品的公司几乎都没有放贷资质。那么,这些非法小额贷平台是怎么变成“套路贷”的呢?

  犯罪嫌疑人王某,原本是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的员工,2017年开始,他与人合伙做网络贷款业务,2017年12月,金融监管部门开始对现金贷业务进行限制监管后 ,他的公司业务也被迫叫停,直到2018年6月,他们又找到了一种逃避监管的新型网络小额贷产品。

  王某的公司对这些小额贷APP进行了伪装,比如将APP做成AB两面,A面是美食、天气等内容,B面则是小额贷业务。因为审核不严格,这些从事非法放贷业务APP很容易混入各大应用商店。

  犯罪嫌疑人 王某:使用AB面的方式,一旦审核通过之后,服务端开关进行切换,就可以变成一个金融类的、贷款类的产品。

  和一般贷款产品相比,“714高炮”最大的特点就是放款速度非常快,这也让很多受害人急需用钱时,习惯性地找这些APP借钱。王某等人为了防止受害人赖账,不允许他们在同一平台长期借钱,而是不断开发新的APP来引诱受害人多头借贷,垒高债务。

  甘肃兰州市公安局七里河分局刑警大队教导员 谈存俊:你在一个平台上借了1000元,但是人家只给了你700元,你肯定还不上,只能借两个平台才能换上。还3000元的时候,一个平台只能借700元,3000元就得借五个平台。所以,好多受害人进入这个套路以后,越借越多,他就进入这里面,就拔不出来。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