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娱乐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yule/2025/98691.html

星光不负“赶路人”

时间:2025-06-1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时代在变,劳动者谋生的方式也在变。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依托互联网平台,8400万新就业群体应运而生。

  他们是社会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力量,也是千家万户打交道最多的群体。他们依靠勤劳的双手换来美好生活,托举一家人的幸福。他们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

  近日,2025年暖“新”江淮“十佳”新就业群体名单揭晓,40位来自快递、网约配送、货物运输、网约车营运领域的从业者脱颖而出。他们不仅是行业标杆,更凝聚着无数同行的拼搏与梦想。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故事。

  找到李长菊的时候,她正在合肥市瑶海区裕丰花市卸货。正是下午三点,烈日当空,李长菊的脖子上搭着一条毛巾,额头上的汗珠不时往下滴落,看起来像刚洗过一把脸。

  “这一箱一箱的,都是鲜花,下午刚从机场拉回来。”李长菊看到记者,脸上随即绽开笑容,她顺手用毛巾擦了一把脸,手上的活并未停下。

  只见李长菊用腿把箱子往上拱,胳膊同时抵着箱子往外推,一只箱子就这样从车厢往外滑落。车厢外,商家接过李长菊手里的货,码到手推车里,长吁一口气。

  “这箱子多重?”记者问道。“今天拉的是玫瑰,算最轻的,一箱接近200斤重。如果是康乃馨,一箱有300斤到400斤重。向日葵最重,一箱至少400斤。”李长菊回答。

  “520”前后鲜花生意格外好,作为一名货车司机,李长菊凌晨3点多就赶到合肥市新桥机场,拉从云南发过来的第一趟鲜花,随后往市区各商户送货。中午去京东商贸城拉了一趟家电。下午这一趟已经是第二批从机场拉回来的鲜花了。

  “我都是一次性装很多货,客户也有很多家,我再一家一家送。”李长菊说。“这活很辛苦,很多男司机都不愿做。”一旁来接货的商家插话道。李长菊解释,除了开车,她还承担了上货、卸货的重任,而一个包装箱动辄几百斤。“服务周到方便维系老主顾,运费也可以比别人多收些。”李长菊笑笑。

  卸完裕丰花市的鲜花,记者跟随李长菊的货车去往下一站——合肥市周谷堆批发市场,在那里,李长菊卸下了12箱蔬菜。

  约300公里以外的休宁县,外卖骑手吴学清刚结束他的午高峰。“今天中午送了20多单,算还可以吧!”吴学清边说边脱下头盔,被汗水浸透的头发贴在额头上,一缕缕纠缠在一起。

  这已经是吴学清成为外卖骑手的第五年。去年底,吴学清因为业绩突出,被提升为美团外卖休宁站的副站长,成了管理人员。管理工作之余,吴学清依然坚持跑单。“跑得快就多跑一些。”吴学清这样自我调侃。

  在过去几年里,一年12个月,吴学清至少能拿下10个月的“单王”。“手上同时接到十几个单,我能一眼看出先取哪个餐最快。”在吴学清的脑子里,似乎有一张清晰的外卖配送路线图,商家的出餐速度、小区路线、有没有小路,这些都在路线图上清楚“标记”,吴学清总能用最快的处理速度规划出最优路线。

  “身体好、情况熟、热情高,你就能跑得快!”吴学清大方分享了他的“秘笈”。他坦言,不少骑手在入行之初,只是为了找个“过渡”,但自己却不愿意停止奔跑。“现在由政府主导的暖‘新’关爱行动,让新就业群体被更多人看见。作为劳动者,新就业群体的行业地位提升了,社会保障也在逐步健全。”吴学清说,自己对目前的工作很满意,打算一直干下去。

  老旧小区楼梯间,刘丽弓着背,抬着笨重的冰箱,运动鞋在楼梯上打滑,蹭出沙沙的声响。“小心!别蹭掉墙皮!”她压低声音提醒同伴。这栋90年代的居民楼没有电梯,转角处的空间逼仄,大件电器卡在那里进退两难。

  刘丽是合肥德邦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怀宁分公司职员,2012年大学毕业后,她就投身快递行业。“大家都跟我说,快递员是份力气活,女生很难在这个行业扎下根。”她笑了笑,“但那是我辛苦投简历、面试,认认真真准备找到的工作,所以我格外珍惜。”

  在浙江杭州当了七年快递员,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她和爱人回到老家,刘丽在怀宁县成了快递站点负责人,有时也亲自参与送快递。她的丈夫则在淮南从事快递工作,夫妻二人过起了两地分居的生活。

  多年从事快递员工作,刘丽给自己总结了两个字——能扛。“不光是平时运送大件时,能扛下重物,还有在工作生活中的责任和压力。”刘丽说。

  照顾父母和孩子,辅导孩子的功课,丈夫人在外地,指望不上,很多时候都是刘丽独自承担。“我们在工作中把笑脸给了客户,有时难免把一些不好的情绪带给家人。所以,我常常提醒自己,给孩子辅导功课的时候多一些耐心,不要轻易发脾气。”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是快递行业最忙碌的时刻,在这期间,刘丽每天提前到岗协助分拣货物,平均每天派送大件单量500余件。为了让客户在第一时间收到快件,她在派送完自己片区的货物后,会主动帮助其他货物较多的快递员派送,同事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丽姐”。

  在宿州,58岁的郑旭坐在网约车驾驶座上,车载导航的蓝光映在他的眼睛里。“三年前,我经营的商贸公司效益不好,只能关门。”他揉了揉肩膀,“身上还担着养家的责任,哪怕已经50多岁,人生该重启的时候,还是要努力重启。”

  网约车司机是一个平凡的岗位。但郑旭干得格外认线点收车,除去吃饭等时间,一天工作10个小时左右,才能保证收入。”郑旭说,三年来,越来越多人加入了网约车司机队伍,单量相比早年少了不少。

  “不过,只要握紧方向盘,一家人的生活就有着落。”凭着这份坚持,郑旭还掉了开商贸公司时欠下的债务,每月也能按时把生活费交到妻子手上。

  在池州,快递员杨昌德一边麻利地扫描包裹,一边聊起他的生活。“我大女儿患有脑瘫,家里的担子确实不轻。”他语气平静,“但日子还得往前过,我对工作认真负责,也是想给家人更好的生活。”

  送件间隙,杨昌德经常顺手帮孤寡老人搬水、扔垃圾。“举手之劳的事,大家相互帮衬着,日子也能暖和些。”说起在池州市邮政快递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他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就是不怕苦、多花了些心思练习,没想到真拿了奖。女儿看到证书时开心地拍手,那一刻,我觉得再辛苦也值了。”

  李长菊开的是一辆蓝色江淮骏铃轻卡,车厢四周朴实无华,两张寻亲车贴却格外显眼。“这是我在卡友地带平台通过捐献行驶里程换来的,通过我们行走四方、到处扩散,帮助被拐儿童早日回家。”李长菊告诉记者,这就跟支付宝上收能量种树是一个道理,都是在做好事。

  作为卡友地带合肥分部宣传员,李长菊的手机常年24小时开机。“路过合肥的兄弟姐妹们,有难处尽管喊我!”她语气爽朗,“咱卡车人,不就图路上有个照应?”可谁能想到,这个热心肠的大姐,曾经连换轮胎都犯难。

  “刚开始跑车,真是吃尽了苦头。修车被宰、运费拖欠,高速上皮带断了都不知道找谁。”2017年,李长菊经人介绍,加入了路歌卡友地带。在这里,卡车人之间的互助精神深深感染着她。

  2019年冬夜,李长菊的车在江苏泰州抛锚。“深更半夜,我硬着头皮在卡友平台社区发了求助,也不确定是否会有人伸出援手。没想到泰州的卡友开了40公里,带来了修理工,还捎来了热乎饭。”李长菊说,从那刻起,把这份互助精神传递下去的信念就在她心里扎下了根。

  一次跑高速,李长菊老远瞧见一辆运鸡蛋的货车冒烟。“当时啥也顾不上,狂按喇叭、打119,抄起灭火器就往上冲。”她比划着,眼里闪着光,一系列果敢行动为卡友挽回不少损失。

  李长菊也有苦恼,由于平台经济的兴起,货车司机的业务和收入受到挤压。“平台单价定得太低,而抽佣又太高。”李长菊笑言,即使忙得脚不沾地,也只能拿到高峰期60%的收入。

  “货车停车难也是个问题,城市泊位很少为货车设置专属车位。”李长菊坦言,如果有机会,她希望把这些问题反映出去,引起关注。

  在淮北,长途货车司机谢琳握着方向盘,又踏上新的旅程。2024年,她驾驶货车去过10多个省份,里程数达14万公里。可这位老司机的身份,远不止方向盘后的坚守。

  “当人大代表,就得替大伙儿说话!”谢琳说话干脆利落。作为安徽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2023年初,她提出建设推广“司机之家”的建议。“跑长途的兄弟姐妹们,太需要个歇脚的地方了。”几个月后,安徽高速服务区的“司机之家”陆续落地。

  谢琳没有停下脚步,“女司机的难处,更得有人关注。”2023年10月,在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为代表,谢琳呼吁在高速服务区的“司机之家”增设女性专属设施,“我们也需要干净的淋浴间、卫生的休息区,满足女性运输人在工作途中的卫生需求。”这一提议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有老司机找到谢琳倒苦水:“刚满60岁,身体还硬朗,可政策卡得严,开不了车了。”她立刻行动起来,深入调研、撰写建议。身体素质好的老师傅,不该因为政策“一刀切”,被迫告别方向盘。今年,驾龄新规将大中型客货车准驾年龄延至63岁,谢琳的努力有了回响。

  夏昊,饿了么合肥五彩城站队长,从事网约配送5年。去年,利用我省开展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行动的契机,他提出和参与会商建设“暖心驿站”的诸多细节。“要多配备一些充电插座,让‘骑手’们休息的时候就能充电。”“社区食堂要有延时服务,让‘骑手’们忙完午高峰能吃上一口热饭。”他的建议悉数被采纳。

  如今,我省已建成“友好场景”3000多个,开放党群服务中心、社区食堂1万多个,大力推进“暖心驿站”“司机之家”等阵地建设。像夏昊这样的新就业群体优秀代表依旧在履行“守望者”角色,通过联席会议,积极接收管理部门意见,也反馈新就业群体的感受,共同为新就业群体打造良好社区生态。

  电动车后座的保温箱还冒着热气,吴学清摘下头盔,擦了把汗:“刚送完单,救援队群里又弹出任务消息了。”这位1987年出生的外卖骑手,手机里最活跃的应用,除了送餐软件,就是各种微信群,其中少不了救援队联络群。

  2021年刚回到休宁县,老同学的一句话戳中了吴学清的热心肠:“老吴,你身体素质好,又是退伍军人,跟我一块去做公益吧!”就这样,吴学清成了休宁县蓝天救援队的一员。在那里,他考取了急救证,掌握了绳索、皮划艇等技能。

  “救援哪分上下班?”吴学清翻出手机里凌晨三点的出勤记录,“有时候刚端起饭碗,群里一喊,撂下筷子就得走。”前年,在熟人介绍下,吴学清又加入了休宁县老兵救援队,经过重重考核,从预备队员转正成为一名正式队员。

  去年6月,黄山市遭遇严重洪灾,吴学清放下工作,挺身而出,在连续72小时的高强度救援中,他和队友抢通了被洪水和杂物堵塞的道路,为受灾地区打通了一条生命通道。“当时哪顾得上害怕?就想着多清出一米路,被困的老乡就能早一分钟获得救援。”

  吴学清在公益路上的坚守与热忱悄然影响着身边人。他的同事、外卖骑手白忠纲主动询问,在吴学清的介绍下,成为老兵救援队的新成员。“看到老吴救人时的那股拼劲,自己心里也痒痒。”白忠纲笑着说。

  除了参与救援,吴学清还承担着一项特殊使命——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在食安监督、社区消防、城市更新等方面发挥针对性优势。

  “我们与相关部门共建了‘平安小哥美团社区共建群’,及时在群里发布骑手在路上发现的社会治安信息。比如楼房起火、漏水,电线脱落等。”吴学清介绍,让骑手在工作之外,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

  前不久,站点骑手商亮海发现一起火情,及时参与扑灭,避免火势扩大蔓延,并把相关情况上报,发到“平安小哥美团社区共建群”里,消防部门和城管部门及时到场,清除了火灾隐患。

  “我们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移动探头’和‘流动哨兵’作用,吸纳他们更好参与行业治理和城市治理、投身社会服务,实现城市治理与新就业群体的‘双向奔赴’。”休宁县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王玲玉表示。

  在宿州街头,郑旭的网约车副驾上,放着一本献血知识手册。“献血对身体没坏处,还能救人。”有时候遇到健谈的乘客翻起册子,他会这样说。从1987年第一次献血至今,他的献血证积攒了好几本,“8600毫升全血,单采血小板8个治疗量,够装满好几个矿泉水瓶了。”郑旭打趣道。

  他每天都会锻炼身体,并通过合理饮食保持身体健康。“现在体检指标不比年轻人差多少。”2014年,郑旭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抽取了造血干细胞血样,还在红十字会办理了遗体捐献手续。“人走了,器官能帮到别人,多好的事。”他说得轻描淡写,像在聊家常。

  郑旭组建了宿州市埇桥区红十字益行志愿服务大队,如今已有200多名志愿者。“上个月去敬老院,张大爷拉着我手说‘小郑又来啦’。”他笑得眼角起了褶子,“这些老伙计就盼着有人陪,我们陪他们唠唠嗑、剪剪头发,在公益行动中,我们都收获了快乐。”

  中高考临近,郑旭和同事们又开始筹备爱心送考。“后备箱备着文具、矿泉水,车座套都换成了新的。”他检查着车况,“孩子们人生大事,咱能帮一点是一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