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安全教育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anquanjiaoyu/2025/102781.html

以“AIFirst”为引领招商银行推动大模型研发从“业技融合”走向“业技共创”

时间:2025-09-0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需打好“上下文工程+知识管理+后训练”组合拳,聚焦高价值场景并建立价值度量体系,推动大模型研发从“业技融合”走向“业技共创”。

  周天虹表示:“聚焦大模型应用,正是响应国家号召、以‘人工智能+金融’培育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实际行动。”

  根据此前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以“AI First”为引领,紧抓大模型技术突破的机遇,将AI能力的建设置于优先地位,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为夯实数智化基础,该行持续投入资源完善“云+AI+中台”数智化底座,2025年上半年信息科技投入达44.4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93%。在业务应用层面,AI已深度融入招行零售、批发等核心业务板块。

  招商银行数字金融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韦江波表示,当前业经营面临诸多挑战,大模型是最大的确定性机会,其技术突破将推动银行服务模式、交互模式和工作模式变革。

  据他介绍,目前已构建大模型全栈体系,在多领域投产应用,取得显着成效。不过,银行实现大模型规模化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大模型推理速度、多模态大模型、知识管理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联合同业、科技厂商共同探索解决。

  为深化大模型各方协作,本届“2025招银浦江数字金融生态大会”汇聚了来自产业界、学术界、投资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共探技术对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赋能路径。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社会生产力,尤其是多模态大模型的快速发展,已在影视、动画等内容创作领域取得广泛应用。”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朱军表示,该技术下一步的重要方向是与具身智能深度融合,通过结合视觉、语言、环境交互等多种模态信息,增强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中的泛化能力,大幅降低实际部署成本。多模态与具身智能技术的协同发展,将极大拓展人类在数字与物理空间中的创造力与应用边界。

  随着大模型调用的高速增长,其稳定性和安全性问题同样引发业界关注。对此,火山引擎总裁谭待建议,金融机构搭建多层防护体系,抵御对应用的攻击、保障数据私密,并建立“AI对抗AI”的动态防御。

  通义大模型业务总经理徐栋表示,目前大模型已在多行业落地,助力智能客服高效响应、多模态审核助力风控、综合报告生成提升效能。展望未来,全模态融合将深化交互,模型向Agent演进、Multi-Agent协同,业务数据深度融入,驱动产业智能化升级,为行业发展开拓新局。

  “大模型在银行的应用发展需要生态伙伴的支持、需要行业的合作才能做好,‘单打独斗’难以做到高水平,更可能错失机遇窗口。”周天虹表示,愿以开放合作共赢理念,与各方深化协作,推动AI与金融深度融合,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