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jiankang/2023/67720.html

谁是毛主席的高参?主席:古有孙子今有郭子他的水平不亚于我

时间:2023-11-23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由此,这篇文章发表后就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当时这篇文章不仅在八路军内部引起热波,就连在国民党军队中。也有不少人赞叹、推崇。

  1904年,郭化若出生在福建福州,从小家庭条件贫困,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里郭化若是家中唯一一个男丁。

  进入学校后,郭化若也都知道父母的一番苦心,每天认真学习教育知识,白天课上认真听讲、下了学之后马上跑到学习附近的小书馆借阅一些历史书籍和军事书籍。

  即使在晚上回家后,依旧不放弃学习机会,还要利用剩余时间来复习功课,所以郭化若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对此父母和老师都对他抱有很大期望。

  在1920年春天,郭化若凭借着自己优秀的学习成绩顺利考入福建省第一中学,虽然郭化若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最终还是因为学费问题,不得不放弃辍学放弃自己的学业。

  从此郭化若挥泪开始了流浪生活,在1923年春天,郭化若几经辗转来到广州,在这里他找了一份替人代写书信、抄稿以及写碑文的工作才得以谋生。

  随后,郭化若马上辞去了自己在会馆的工作,把自己的全身精力都放在如何提高学习成绩上面,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

  郭化若顺利考进黄埔军校后,他认真学习教育知识,当时郭化若深受周恩来、叶剑英等大批优秀共产党的影响。

  在他们的影响下,郭化若开始逐渐接触到中国共产党这个大团队,也开始大量阅读有关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书籍。

  当时蒋介石是黄埔军校的校长,他慧眼识珠看中了郭化若的聪明才智和军事才能,曾经三请郭化若加入自己指挥的国民党军队部下,但都被郭化若给拒绝了。

  对此蒋介石还曾明里暗里问过郭化若这个问题,但他并没有明确回答蒋介石的问题,却只说:“承蒙蒋校长厚爱,但我身为军人认为自己应该上阵杀敌,死在前线上。”

  其实早在进入学校不久后,郭化若就已经秘密加入到共产党军队中了,只是因为中央曾指示过郭化若先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

  其实中央这样做的真实目的,中央重大领导人害怕蒋介石知道郭化若的真实身份后,会置郭化若于死地。

  这么一个优秀的人才要是让老将知道郭化若早已被我军收入囊中,只怕国民党军队会夺去郭化若的终身自由或是生命。

  郭化若在黄埔军校毕业后,他坚定承认了自己是中国共产党员的一份子,这消息被蒋介石得知后,可把老蒋气坏了。

  在1926年7月,郭化若参加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他在这场战争中虽然担任一个小小的炮兵连长,但郭化若也真正为我军考虑了战略部署以及作战计划。

  在这场战争中,郭化若甚至还认真考虑过敌我两方的兵力部署以及在战略上用兵打仗的作战策略,所以在战争结束后,这件事也在我军军队中广为流传。

  毛主席和中央多名大将在听说这件事后,也都非常看重郭化若在军事方面的指挥能力以及政治才华,这也是郭化若军事生涯中参加的第一个重要战役。

  1927年9月,中共两党关系彻底破裂,这时郭化若也正好赶上了南昌起义的部队就此南下,随即中央派遣郭化若跟朱德将军一起指挥战略部署。

  由此朱德将军也非常欣赏郭化若的军事才能以及他在政治的文化水平,这场战役顺利成功后,在1927年11月,郭化若出国前往苏联莫斯科炮兵学院进行深度出国学习。

  在苏联学习这段时间里,郭化若学习到很多知识以及见识到很多以前从未见过的人物和事物,这次的学习旅程开阔了自己的眼界。

  在1929年春天,郭华若来到上海党组织部报到后,就主动向组织要求自己要来到井冈山革命地工作,他来到这里就是想看一眼自己从小的偶像---毛主席。

  郭化若到达井冈山后并没有见到心心念念的毛主席,而是见到了朱德将军,将军早就对这个黄埔军校的秀才有所耳闻,便想把他收入自己麾下。

  当时毛主席早已离开井冈山,去往别处指挥军队作战部署,但当毛主席得知郭化若从苏联回来后,马上派人

  但毛主席却早他一步,毛主席听到郭化若来到这里后,赶紧向身边人询问郭化若所在的位置,主席想马上见他一面,于是当天晚上给郭化若写信,派人连夜送到郭化若住处。

  从此便在毛主席当起了他的秘书并在之后的长征中,为长征路线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方案,为长征减少了伤亡。

  由此毛主席也更加看重郭化若的政治能力和军事能力,在新中国成立后,郭化若便展开了对古代兵法的研究,他想要写出像《孙子兵法》那样好的军事书籍,并宣传点运动思想。

  这篇发表后,马上在军队中引起了热议,当时中央正要在延安建设一个炮兵学校,毛主席和中央大将们看到郭化若这篇文章后,就马上邀请郭化若来到延安,随后双方展开了谈话。

  其中曾说过要郭化若担任延安炮兵学校的校长,这么一看确实只有郭化若适合担任这个职位,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郭化若曾经在黄埔军校学习过一段时间,而且郭化若的学习成绩也非常好,再加上郭化若曾经又去到过苏联炮兵学校进行过深度学习,所以郭化若是最合适的人选。

  郭化若先生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其中他对中国的付出和奋斗也是不可磨灭的,在战斗中有了将军正确的军事指挥,才能让我军多次战役胜利取得胜利。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