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时尚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shishang/2019/457.html

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 三年来首次回升

时间:2019-06-0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银保监会相关人士日前表示,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首次上升,改变了过去行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持续下降的趋势。不仅如此,据悉银保监会正在开展偿二代二期工程建设,并探索在资本计量中更好的引入调控性特征因子,提升保险业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质效。

  银保监会相关人士指出,2016年偿二代实施以来,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呈下降趋势。2017年第二季度之前,下降速度略快,每季度平均下降5.5个百分点。2017年第二季度之后,下降速度明显放缓,每季度平均下降2个百分点。2019年第一季度,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首次上升,改变了过去行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持续下行的趋势。

  “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回暖,主因是监管部门经过多措并举、集中治理,保险业激进经营和市场乱象得到有效遏制,转型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一位险企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自2016年以来,随着行业监管趋严,中小险企依靠中短存续期理财产品快速扩张的弯道超车模式难以再现,行业市场集中度回升。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32.6%,与上季度末相比提高3.9个百分点,其中寿险行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27.5%,财险行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69.2%。

  东方金诚表示,百年人寿和珠江人寿于2019年3月发行资本补充债券,偿付能力危机暂时得到缓解。2019年第一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监管线家,但部分险企趋近监管120%的重点核查线。预计行业偿付能力持续充足,偿付能力充足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偿付能力将面临承压,对于销售大量的中短期存续业务的人身险公司,高结算利率以及高销售费用造成负债端成本很高,利润率很低、甚至有可能产生利差损风险,未来将使得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

  分析人士认为,整体来看,在经历转型调整后,保险业有望进入平稳发展期,保费收入保持稳健增长。

  兴业证券分析师傅慧芳指出,寿险公司今年4月份的单月保费增速较3月有所回升。寿险公司4月单月保费收入为1691亿元,同比增长9.6%,较3月增加了3.4个百分点。产险公司4月单月保费增速保持稳定,上市险企中人保财险的增速高于同业。产险公司4月单月实现保费收入1047亿元,同比增长9.3%,较3月小幅增加了0.6个百分点。资产配置上,4月险资主要增加了债券配置的比例,预计与长端利率的回升有关。4月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1%回升至3.4%,这可能是险资4月增加较多债券配置的主要原因。

  东方金诚认为,目前来看,保险业利润增长依旧主要来自上市险企。部分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承保端利润较小,且投资能力存在不足,未来经营业绩将持续承压。

  业内人士指出,展望下半年,保险业负债端业务转型持续推进,保费收入回暖并有望保持稳健增长。目前长端国债利率企稳,股市估值处于修复阶段。在此背景下,保险业投资端有望改善,有利于其经营业绩的回升。同时,十年期国债收益率750日移动均线依旧处于上行通道,险企准备金边际提取增加压力较小,准备金计提预计不会对其利润增速造成负面影响。

  “上市险企续期保费占比和新业务价值高,保障产品将后续发力,规模、成本和投资优势明显将使其盈利能力保持较强水平;而中小险企分化将加剧。”北京一家保险公司相关人士表示。

  保险业的规范发展,离不开监管部门对行业的综合施策,瞄准关键环节加强监管。据悉,银保监会正在开展偿二代二期工程建设,并将研究和探索在资本计量中更好的引入调控性特征因子,提升保险业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质效。

  平安证券分析师刘志平表示,偿二代二期资产风险穿透式监管当前整体项目工作处在测试校验阶段,预计在2019年年底前出台正式方案并开始试运行。

  据了解,偿二代二期工程关于资产风险穿透式监管的框架将从资本要求和信息披露两个方面来开展,主要包括向下穿透、风险穿透和穿透核查。以风险穿透为例,要层层计量最低资本要求,看穿风险实质,增加通道业务和嵌套结构的资本计提水平,反向抑制复杂结构与风险不清的投资行为。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