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时尚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shishang/2019/5205.html

张北县德胜村:“日子当真一天比一天好”

时间:2019-10-23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原标题:【蹲点调研】张北县德胜村:“日子当真一天比一天好”张北县德胜村“日子当真一天比一天好”金秋十月,艳阳高照张北沃野。张

  金秋十月,艳阳高照张北沃野。张北县德胜村96栋粉墙黛瓦的二层小楼,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美得像一幅油画。

  两年前,德胜村还是坝上地区最普通不过的贫困村,全村413户中有212户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人们以种养业为生,住的是土坯房,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牢记总书记嘱托,德胜村脱贫攻坚干起来!“日子当真一天比一天好!”建光伏电站、种植微型薯、盖起新民居2018年底,德胜村喜摘“贫困帽”,实现全村脱贫出列。

  张北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德胜村党支部和省工信厅驻村工作组,争取多方支持,建起两座共500千瓦的村级光伏电站。

  “德胜村这两座光伏电站,每年发电量75万度,每度电1.08元。收益40%用于电站运营和公益事业,60%用于扶贫。”张北县委书记郝富国介绍,2017年、2018年,两座光伏电站实际收入分别达到62万元和72万元。

  “光伏电站成了德胜村的铁杆庄稼。深度贫困户每人每年受益3000元,巩固户每人每年受益1000元,其余用于扶贫公益岗位。”德胜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近日对记者说。

  2017年4月,张家口亿源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又在德胜村南投资建设了5万千瓦集中式农光互补扶贫电站项目。

  项目流转荒草地、荒滩地等2640亩,顶上发电,地上种植中草药。村民每年从项目里可以赚到“两金”,一是土地的租金,每亩400元,二是打工的薪金。

  清洗光伏板、除草、打药如今,50岁的村民陆金旺守着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农忙时候每天200元,农闲时候每天150元。项目流转了12亩地,每年可得租金4800元。租金、薪金加起来,去年赚到1.3万多元。”陆金旺告诉记者。

  “像德胜村一样,张北的铁杆庄稼已经发展壮大,普惠贫困百姓。”郝富国介绍,到目前,全县已建成投产村级光伏电站174座共5.5万千瓦,地面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4座21万千瓦。2018年,全县共发放光伏电站收益4038万元,惠及贫困户31844户。

  近日,记者采访时看到,村民徐学海像往常一样在微型薯大棚里忙碌起来,他先拉起两侧棚膜,又拧开自动喷灌设备。

  2017年1月24日,徐学海做过心脏手术,不能干重活。但是他乐观坚强,承包了3个微型薯大棚,年收入两三万元。他说:“别人一天能干完的活儿,我就干上两天、三天,咋也不能辜负总书记的嘱托哩。”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脱贫攻坚的火车头就是党支部。”叶润兵说,要依托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微型薯产业园区,帮着群众闯新路。

  当年开春以后,合作社利用村党支部争取的扶贫项目资金,建起280个大棚。贫困户以每个每年1000元的价格优先承包。叶润兵带着村干部跑县里市里,引进两家专业公司,由他们负责提供瓶苗、免费技术服务等。

  德胜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积极联系对接龙头企业,与“中国薯网”聚合农业公司签订50个微型薯大棚的订单。德胜村马铃薯******了“御富德胜”商标,并成功通过了国家绿色认证,还入选了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德胜村的小账本越算心越明280个微型薯大棚种植,已经成了德胜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全村种植微型薯的农户达到180户。2018年,仅此一项,村民人均收入就有4790元;村集体收入113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2500元。

  走进57岁村民刘桂荣的新民居,客厅宽敞明亮,厨房、卫浴、冰箱、彩电一应俱全,客厅里还摆放着空气加湿器。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