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体育头条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tiyutoutiao/2019/3908.html

走进10家设计小院儿 感受北京夏日清凉(2)

时间:2019-09-1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院子和画廊都对外开放,附近的居民都可以来院子里遛弯。除了法餐厅和画廊的建筑,其他的房屋都保持了一种年代感,木材上的裂纹和虫洞,斑驳的门窗,参差的砖块,自然生长的植物,在院子里慢慢走一圈或者在后院的台阶上坐上一会,都给人一种穿越时间的亲切感和经营者对文化的尊重。

  东景缘拥有非常多的艺术作品,Ingo Maurer为东景缘设计的灯光,院子里的现代雕塑,是装置艺术大师 James Turell 的“北京的天空之城”,近期还邀请了著名多媒体团队Teamlab以这里的墙面创作了名为“Enso in the Qing Dynasty Wall”的作品。画廊现在展出的展览,是荒木经惟和冯唐的书法展。

  坐落在前门大栅栏的前门西河沿街159号,叠院儿是国内首个无人酒店。这条街是附近唯一一条开车也觉得宽的胡同,原建筑的苏联式混泥土与旧红色木门,仿佛就是北京上个世纪历史的缩影。

  叠院儿只有7间客房,而更独特的魅力在于这里的入住体验。从预定、入住到走进房间,整个过程都在线上完成。房间还配备了全智能的室内系统,从温度、水质、室内空气进行综合的智能控制。系统将会在客人入住时根据空气的干湿度调节加湿系统;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时,系统将会自动关闭屋内灯光与音响。因此虽然身处一个院子里,但叠院儿给人的感觉更具有未来感,如果你也喜欢与AI互动,这里是不错的选择。

  在明清时期,四合院就是一种富有仪式感的传统空间,后来发展为老百姓居住的宅院。“院子”一直以来都是四合院儿生活乐趣的核心所在,位于排子胡同27号院的扭院儿,就是把院子的趣味性做到最为极致的。设计师基于已有传统院落格局,利用釉面灰砖形成地面的起伏来连接室内外高差,而且还将室外的地面直接延伸到室内,扭曲为室内空间的墙面和屋顶,从北正房延伸至院落,再连穿对面的厢房,地面、墙体与屋顶巧妙地连成一线,完全模糊了内外空间的界限。

  院子里的三间房屋设计了整合式家具,都可以随时切换空间功能。比如在东西厢房原有的木框架下嵌入了家具盒子,木质地台暗藏升降桌面,既可作为茶室空间,将藏于墙面的双人床放下后,便可以作为卧室。北侧正房的墙体中也嵌着一张大床,折起翻落间就可以满足不同的空间场景切换,厨房或卫浴间则藏在砖道曲面墙的下方,采光与分区一举两得。

  茶儿胡同8号是北京典型的“大杂院”。曾有超过十几户人家在此居住。在过去的五十年里每个家庭在院子里建造了属于自己的附加小厨房。这些特殊密度形成的附加结构通常被视为城市的废料,在过去几年的整治措施中,这些构造几乎都被自动消灭了。建筑师在改建过程中,他们打算承认附加结构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见证和在北京的现代公民生活中已经常常被忽视的胡同文化的重要体现。

  进入这个院子后发现,很有趣的是,建筑师在面对这些大杂院内的“违章建筑”时,并不是去单纯地拆除它们,而是改造和再利用这些非正式附加结构。保留了那些多余的小厨房,甚至连厨房上的醋瓶和酱油瓶都没有扔掉。有意思的是,很难一下子分清哪间是旧的,哪间是新的,因为院子的格局没变,外表看仍然是斑斑驳驳的灰砖。

  院子中间有一棵大槐树,建筑师觉得这棵树为院子增添了不少灵气,而且还带来一种文化隐喻,更像是中国传统家庭的一个象征。建筑师索性就把槐树旁边的一个厨房设计成一个六平方米的由传统的蓝灰色的砖建造成的迷你艺术空间。外部由砖铺的梯级的小楼梯通向楼顶,在那里人们可以伸手触及到大槐树的树叶和枝干。平台上用粉笔涂满了五颜六色的格子,显然已经被胡同里的孩子们占领。

  第一次听说艺术8,是因为欧鸣,他是第一位获得“艺术8中国奖”的艺术家。“艺术8中国奖”由爱马仕基金会支持,致力于关注中法两国艺术家的创作。后来我有机会来到了艺术8位于皇城根北街的这个小院儿,这里原来是由蔡元培、李石曾、吴稚晖等有识之士创立的中法大学原址,是一组有百年历史的传统建筑,当年便有很多中国的有志青年从这里走出,赴法留学。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