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体育头条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tiyutoutiao/2019/3908.html

走进10家设计小院儿 感受北京夏日清凉

时间:2019-09-1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从最早的杨梅竹斜街到现在的西打磨厂街打磨场,国内外的各领域专家通力协作,收回部分老院子,经系统化研究后交给建筑师进行修缮,再由设计师与艺术家自由演绎,让新鲜的书局、民宿、餐厅、咖啡店与仍在生活在此地的居民、五金店、麻将馆共生,这是关于院落改造最美好的样子。

  北京的春天过得尤其快,所以我们总是兴致勃勃想做点什么,好扎扎实实地度过。好天气的时候,就是要走进青瓦灰砖的胡同和小院儿,看好看的植物和花朵,感受温柔又好味道的春风。

  有着六百年历史的西打磨厂街,虽然没有了Hedda Morrison于晚清时所拍摄照片中的热闹景象,但却让人感觉格外的恬静。西入口处的广场一侧种植着大棵的银杏树和整片的碧桃。虽然这里现在被称为先锋建筑的实验场,但依然还是可以看到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在这里遛弯。沿着街道向东走,右手边依次是长巷二条和长巷三条,三巷的路口处有一栋三层高,受西方新古典主义风格影响的灰色砖楼,这里曾是民国初年“儀诚店”旅店的旧址。

  经过雕花拱券黑色大门的民智文化研究所后,便到了西打磨厂街220号院。这是由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重新主持修缮的。这个项目中,隈研吾先生订制了一种10公分大小的铝制模术,在几乎所有的灰色砖墙的外层,都附着了一层由这种铝制模术经一定规则组合后而成的新立面。两层外墙在光影的变幻下忽明忽暗,像极了抬头看国槐的羽状复叶与天空叠加的景象。这样的设计手法和他在浙江象山所设计的中国美术学院民俗艺术博物馆,有相似的美妙之处,都是将单一元素以一定的规则串联起来,形成特殊的光影和视觉效果。这个和隈研吾一直以来所坚持的设计理念一致,“我想让建筑的轮廓暧昧化,也就是说,让建筑物消失”。

  隈研吾的建筑事务所就位于第一进院的西侧,透过玻璃幕墙能看到桌子上摆放着很多白色的建筑模型。院子中心有两棵巨大的国槐和一株一人高的枫树,土壤部分表层用与地面色调一致的灰色的鹅卵石平铺开,与做枯山水常见的白色石头比起来,更适合北京的天气和环境。在院子的很多犄角旮旯,可以看到很多猫罐头的空盒子。院子里养了一只白色的猫,一点不怕人,从我脚边慢慢蹭过去,到国槐的树干上慵懒地磨着爪子。

  穿过前院,后院是栾庆胡同37号,这里由都市实践事务所修缮,他们采用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材质—竹钢。这是一种高性能竹基纤维复合材料,是采用天然竹材经高温高压处理的成材,在这个院子里,竹钢不仅用在了立面上,还用于衔接了两段卷棚屋顶。修缮前的栾庆37号是一处荒芜的破屋,唯有两棵椿树顶破堂屋的残垣,冲向天际。建筑师将这棵椿树保留下来,又在修缮后的庭院内种下一株玉兰,新与老的生命,在这小小天地里呼应。

  站在院子里,能看到隔壁的“胡同泡泡”。光怪陆离的金属曲面反射着房子、天空和树影,这个具有趣味性的空间出自由马岩松领军的MAD建筑事务所,这里的前身曾是民国时期的一所教会医院旧址。他希望通过这些像水滴一样散落在北京四处的泡泡,提醒人们关注日常生活的改善和社区生活的重建,以简单、自然且“可繁殖”的方式,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实现整体社区的复苏。

  在北京,由智珠古庙改建的东景缘早已是集艺术文化和生活方式为一体的时髦地儿。东景缘地处沙滩北街,记得第一次去里面的Temple餐厅吃饭时,开车穿过狭窄的胡同,穿过无数烤串店、拉面店、理发店、便利店和居民楼,越开越深到几次都怀疑是不是走错路的时候,直到看到了引导停车的工作人员,才确认是到达了这座隐匿在胡同深巷中的院子。

  东景缘原名嵩祝寺,始建于明代永乐皇帝统治时期,老院子里最早的建筑群,是永乐年间的“敕建智珠寺”。这里曾是明代的番经厂和汉经厂的旧址,是皇家御用的印刻藏文经典的所在。建国后,北京三千多座寺庙被改为民用,智珠寺的一部分被改建为牡丹电视机厂。将智珠寺恢复成现在的样子,东景缘团队一共用了5年时间。酒店的创始人不计成本的,非常小心地比对和挑选修复方式,尽量做到修旧如旧。从旧建筑里挑选能使用的材料,以此为依据去寻找到最接近原始材料的新材料,按建筑原貌一比一重建,现在我们熟知的希腊神庙等世界遗迹都是按此法修复的。曾经智珠寺的大殿,现在是可以举办各类时尚活动的礼堂;东面庑房改造成了当代艺术画廊,定期举办展览;西面庑房,改造成东景缘的酒店客房部分。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