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体育头条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tiyutoutiao/2022/49201.html

有关剥皮者金鬃可以这样解读吗?

时间:2022-12-2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在法国败亡、英国孤军奋战而导致德美矛盾进一步激化且美国参战的前景日趋明朗的情况下,纳粹德国更加重视日本对美国的战略牵制作用。到1940年9月2日,美英“驱标志着美国由“中立国”转向“非交战国”、在参加欧战的道路上又迈出关键性一步的协定签订后,纳粹德国决定尽快与日本结盟,以两线作战的危险来恫吓美国。

  在一周后进行的德日缔结军事同盟的谈判中,德国特命全权代表海因里希·施塔默毫不隐瞒德国的真实意图:“德国不愿意眼下这场冲突演变成一场世界大战,而是希望尽快结束这场冲突。德国特别希望美国不参战。德国对日本所希望的,是要日本起到以一切手段抑制和阻止美国参战的作用。”

  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字。该条约将军事同盟的矛头直指美国,总算遂了德国的心愿,所以,几天后,希特勒洋洋得意地对墨索里尼说:“美国现在也受到了三国同盟的警告。……一场两面战争的可能性这个概念,将对美国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

  1941年3月5日,希特勒在《关于与日本合作》的第24号训令中再次强调要鼓动日本在亚洲扩大侵略,以便更多地将美国的注意力吸引到太平洋方向去。他说:“在三国条约基础上的合作必须以尽早促使日本在远东采取积极行动为目标。若能做到这一步,英国的强大力量将受到牵制,美国利益的重心将转移到太平洋。”

  从1941年11月下旬起,纳粹德国急切地煽动和怂恿日本对美开战。希特勒希望通过日本对美国的进攻,一方面使美国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减轻美国对大西洋方向的压力。希特勒曾经说过,“日本的参战是一个将有助于改善我们的战略形势的事件。”

  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防止正在进行的日美谈判的双方握手言和。由于日美两国在根本利益和国家战略目标上存在冲突,加之日本在亚太地区咄咄逼人的侵略攻势,以及在日美谈判中日本要求美国完全放弃中国的立场,使两国的谈判陷入僵局。

  10月16日,近卫内阁被东条英机内阁所取代。东条英机内阁的上台,标志着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机制已最后完成,同时也预示着美日关系已临近摊牌的最后关头。11月5日,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对美国和英国发动进攻。攻击时间定于12月初,陆海军在此之前要完成战争准备和军事部署,听候命令。

  至此,战争已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希特勒竭力煽动日美战争的目的终于达到。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