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安全教育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anquanjiaoyu/2019/1369.html

打造新型粮食银行 “期货+”再推新工具(2)

时间:2019-06-2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据源发物流总经理刘勇介绍,在2019年3月29日经由大商所公示,得知公司具备做“新型粮食银行”试点项目的资格后,源发物流当天就跟沃土丰达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沃土丰达合作社”)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以及10000吨的收储合同。

  谈起申请试点项目的初衷,刘勇说道:“主要目的是为了结合期货市场探索一种新的贸易模式,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售粮价格,同时让自己的风险可控,有助于我们扩大贸易规模,更好地为农民售粮做好服务。”

  记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虽说两家试点公司及两家合作社都是第一次参与新型粮食银行项目,但都对该项目的效果表达了肯定。

  据了解,“新型粮食银行”在试点运行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粮食银行”为核心的“交割仓库+粮食银行+合作社”的玉米生产、储存、销售一条龙服务模式,实现了粮食仓储贸易企业与合作社的双赢。

  对试点公司来说,东北地区玉米临储政策调整之后,相关企业纷纷在东北建厂,市场粮源竞争加剧,通过开展“新型粮食银行”业务,可以提前锁定粮源,并利用期货、期权风险对冲工具管理经营风险,有助于扩大贸易量和生产规模,提升行业地位及影响力。

  对合作社来说,从“存粮在家”变为“存粮到库”,农户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随时进行结算,既规避了粮食霉变和损耗的风险,保障了种粮收益,又能接触并了解市场上的价格波动,从而提高了在粮食市场上的话语权。

  以开鲁县试点为例,项目运行期间,恰逢年后3月至4月上旬。年前由于玉米价格较高,农民惜售心态较强;年后随着气温上升,玉米户外保存越来越难,面临霉变风险,农民开始急于出售粮食。而当时现货市场需求不振,导致玉米价格下跌。“当时农民越恐慌售粮,粮食价格越下跌;粮食价格越下跌,贸易商越不愿来收粮,眼看合作社的粮食就存不住了,幸好有这么个试点项目,解决了粮食收储的大问题,也让我们合作社幸运的熬过了年后粮食价格的低谷期。”欣旺达合作社负责人王冬感慨道,“相较于年后集中售粮,这个项目让我们多赚了27万。对合作的30家农户来说,相当于每一家多得了八千到九千块钱。”在讲到此次新型粮食银行试点项目带来的益处时,他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王冬还表示:“通过这次试点项目,我们合作社成员以及周边农户都对新型粮食银行有了全新的认识,新型粮食银行从粮食销售渠道、仓储保管以及售粮收益等方面,对合作社和农户都提供了保障。”

  开鲁库在合作社粮食运到仓库但未点价期间,为了保证能接受农民点价、最终收购这批粮食,公司购买了看涨期权来规避收购成本上升风险。合作社点价售粮后,公司平仓看涨期权,并在期货市场卖出玉米期货为库存保值。最终,公司在看涨期权上获益3万余元,玉米期货在5月顺利完成交割,成为开鲁库的首单交割。“本次试点不仅让公司找到了锁定粮源的好方式,而且经过这次交割,公司有效锻炼了库内业务人员,熟悉了交割流程,为今后更好服务周边产业客户参与交割奠定了基础。”卢斌说。

  记者还了解到,此次新型粮食银行试点项目的成功开展,与新型粮食银行的运行逻辑及各方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相较传统“粮食银行”,参与“新型粮食银行”业务的收储企业在为农民提供保底价、二次点价等价格保障的同时,通过期货市场转移和分散风险,从而提高了项目的可持续性。

  实践证明,“新型粮食银行”服务体系顺应了当前产业融合发展需求,显现了极强的市场活力,在带动交割库业务拓展、规模扩张的同时,也促进了经营机制、服务模式、服务产品、服务业态四个方面的创新。

  首先,在经营机制上,“新型粮食银行”有机连结企业和合作社。企业通过与合作社签订仓储合同,架起了企业与合作社对接桥梁。同时,充分发挥交割仓库自身经营服务实力,极大地增强了订单的履约效力,促进了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良性发展。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