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安全教育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anquanjiaoyu/2019/309.html

京交会上“逛超市”感受消费升级(3)

时间:2019-06-03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丁剑华: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老百姓对于“吃”的观念悄然发生着变化。50年代是“温饱型”,物质紧缺、食不果腹,吃饱已经很不容易;90年代是“小康型”,天天都能吃饱吃好;时至今日,“健康型”餐饮成为时尚,粗细搭配、轻食素食更受追捧。

  2018年,中国城镇和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7.7%和30.1%,比1978年分别降低了29.8和37.6个百分点。居民消费观念持续转变,用于满足基本生活保障的吃穿类消费比重不断下降,追求生活质量的现代型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丁剑华:餐饮业在扩大内需、繁荣市场、吸纳就业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贡献。1978年到2018年,40年间北京餐饮业收入从1.7亿元提高到1100亿元,增长了近650倍;服务网点从不足1600家发展到8.6万余家,增长了54倍;国内八大菜系、国外风味美食,米其林餐厅、黑珍珠餐厅、老字号特色小吃,琳琅满目的选择,不断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

  丁剑华:市民不满足于吃好吃饱,还要吃得健康。餐饮消费便利、安全的需求与日俱增。消费市场上,出现中餐西做、西餐入乡随俗的创新融合餐饮模式,“京菜”更成为中国第九大菜系等。

  丁剑华:今年,北京已经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改善餐饮消费环境。比如促进便民早餐网点发展的措施,鼓励企业布局网点,满足便利化消费需求;商业品牌首店发展的措施,鼓励包括餐饮品牌在内的首店落户北京;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措施中专门提出培育10条深夜食堂特色街区,挖掘夜间餐饮消费潜力。

  今后一段时间,北京将以“规范化、连锁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智能化”为目标,积极推动包括餐饮行业在内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品质消费需求。

  时尚成为消费市场的新增长点,北京在尝试打造成国际品牌集聚地和本土品牌孵化地。在京交会期间举办的2019中国国际时尚高峰论坛上,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孙尧表示,希望产、学、政、商各界携手,共同协作,繁荣时尚经济、推广时尚文化、倡导时尚生活、打造时尚都市,共同推动北京时尚产业国际化发展。

  孙尧介绍,去年10月,北京市出台《北京国际消费枢纽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8年-2022年)》,力争用五年时间,将北京打造成为特色突出、品质高端、功能完善的国际消费目的地。《行动计划》着力突出北京以配置、交互为主要功能的消费枢纽功能,涵盖塑造全球消费城市的“北京主题”、找准全球消费版图的“北京坐标”、凸显全球消费市场的“北京价值”、建立全球消费环境的“北京标准”四项主要内容,着力推动十项重点工程,包括全球消费市场开放工程、商品消费品牌汇聚工程、服务消费特色培育工程、新兴消费融合升级工程等。

  2019年,北京市出台促消费稳增长系列措施。2月初,《北京市2019年促消费稳增长措施》(“十八条”)出台,明确由20余委办局、16区政府通力协作,共同实施十八条促消费措施,挖掘消费潜力,提升消费品质,促进消费增长。“十八条”措施中涵盖若干项政策,目前已出台10项。其中既有实施效果较好的延续性政策,如节能减排、鼓励传统企业促消费、鼓励网络零售等政策,也有创新性政策,如促进首店和旗舰店发展、繁荣夜间经济、商圈改造提升等政策。记者 陈琳 周依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