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安全教育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anquanjiaoyu/2019/5389.html

小白谈谷津新品解码耳放Q-m(2)

时间:2019-10-2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必须特别指出的一点是:Q-m是一台解码耳放,而不是纯解码或带前级输出的解码。它是没有模拟输出口的,它所有的输出口都是耳机口。所以这是一台纯粹服务于耳机发烧友、为耳机烧友预备、驱动耳机用的设备。

  Q-m目前国内唯一可以看到的一偏正式评测,是赖英智的那篇“听了兴奋的无法睡觉”的文章。不少人觉得那是夸大的枪文,但我作为国内又一个仔细听过Q-m的人,在这里表示我相信赖先生真的可能觉得很兴奋,因为Q-m实在确实是一款表现很好的、可以说达到高级水准的解码耳放一体机。已经有不少人看了Q-m的发布定价后,表示价格不便宜。确实和谷津之前的U系列产品相比,Q-m价格为7980元,确实是更贵了,但产品其实无所谓“贵”,关键是它的定位和性能表现。上万、两万多的解码耳放都有,关键是,它们是否能在其价位上站住脚。Q-m的“贵”不是没有理由的。我这里首先给它一个定位——Q-m是一款定位于搭配高级、顶级耳机的产品。如果用家买回去用来推什么K701、HD650耳机,那真是很浪费的,因为他的实际能力,完全可以推好HD800、T1、GS2000e、PS1000、HE1000那样的高档和顶级耳机。

  我想到一个最简短而能描述Q-m声音特性的描述语:透明而温暖。透明在先,温暖在后,这个次序不能颠倒。熟悉谷津产品的烧友一定会知道谷津产品最基本的一个特质就是“温暖的音色”。虽然张先生从来没有说过他追求温暖的音色,但是从历来谷津产品的声音表现来看,无论型号和档次,谷津产品一律表现为很温暖的音色。Q系列产品虽然采用了与以前几代产品完全不同的技术架构,但是温暖的基本特征不变。虽然这是一款技术指标极高的产品,信噪比、THD+N和动态范围的指标都非常高,但是它绝非高冷声、监听声、直白声的耳放,而是仍保持了谷津像“产品签名”一样坚持的音色温暖的基本特征。然而Q-m与之前谷津的耳放类产品如HA2、HA3、U2、U4相比,在声音的透明度上,提升显著。在采用了新的数字升频、数字领域内音量控制、全新的数字算法、全新设计的耳机驱动级之后,Q-m表现出谷津产品上前所未有的透明、透彻、背景很黑的声音,并且驱动力充分。一个很容易能判断的事实是,Q-m在技术指标上特别是信噪比和动态上、声音的透明度和细节表现上、对高档耳机的驱动和控制力方面,比起之前所有的谷津耳放产品来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认为这是全新的技术架构加上精心的调声达到的结果。

  Q-m在数字领域里可以达到180分贝的信噪比,可以说这是极高的指标,当然资深烧友会知道数字领域内的信噪比再高也不是整机最终的信噪比,因为数字必然要转为模拟信号,然后才能听;DA之后,指标会下降,不可能还有180分贝那么夸张。然而Q-m的DA之后的指标依然是很高的,达到121分贝,这已经接近模拟电路能达到的极限了。具体反映在声音上,Q-m的背景黑度非常好,换言之声底非常干净,在很黑的背景上,各种低电平细节都表现充分。这是一种细节解析丰富、但同时细节出来得很自然的声音,解析好,但并不给人突出细节的感觉。同时耳机口的底噪很低。我把一副可以说“底噪探测器”的歌德GR10e耳塞插在其3.5mm耳机口,底噪很轻微而且和音量旋钮位置无关,也就是说把音量旋到最大也没事。GR10这种耳塞如此,其他耳机耳塞,都无需担心有底噪问题了。聆听中有时感觉有Noise,结果一观察,都是录音里固有的“本底噪声”。由于Q-m本身的信噪比极高,声音非常透明,所以听老录音甚至有些数码录音时,包含在录音里的底噪会听得非常清晰(信噪比低些的设备会播不清录音底噪,因为录音底噪和机器的底噪混在一起了)。Q-m能达到这么高的信噪比,这样黑的背景,无疑只能归功于所谓DDS的全新技术架构。靠传统的解码耳放结构,我觉得做不到这样的信噪比指标和实际听感。新技术的运用,在Q-m上是成功的。另外一个成功之处体现在耳放部分的设计。无论是驱动600欧的T1、300欧的HD800、80欧的Elear还是32欧的GS2000e,或者HE1000那样的平板耳机,Q-m都提供了充沛的驱动功率和良好的控制。根据厂家的介绍,Q-m的耳放驱动电路其实并没有做“放大”,由于前面解码后模拟输出的电流足够,后面应该只是采用了运放来做缓冲(Buffer)而没有Amp。从实际聆听的效果来看,我觉得对付高低阻耳机都非常好,体现出张先生在耳机驱动线路设计方面的功力。Q-m的耳机输出口设计得很齐全了:3.5mm / 6.3mm / XLR四芯平衡,都有了,而且3.5mm的耳机口有两个,分别标为LD和HD,听感不同,大致相当于高增益和低增益的区别。举个例子,那些灵敏度很高的耳机与耳塞,可能就适合用LD口,听起来声音更自然一些,插在HD口会有些发冲。我实际试下来觉得RS1e耳机(灵敏度99.5分贝)插在LD口会更好听一些。另外我注意到有一个贴心的小细节—— Q-m的四芯平衡耳机口和6.3毫米耳机口是可以同时插耳机出声的,但3.5毫米小耳机口则不和大耳机口同时出声。为什么?我琢磨了一下,猜测可能是因为大口经常是插头戴式耳机而小口经常是插高灵敏度的耳塞,两者音量很难一致。假如大小口能同时出声的线mm口的声音就太大了,不安全。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