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安全教育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anquanjiaoyu/2023/52386.html

瞿颖张亚东这是不是真相?

时间:2023-02-1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恒星内部的某些不稳定机制能够激发振动,振动波在恒星内部传播并形成驻波,在恒星表面呈现出周期性震动。通过观测和分析恒星震动的频率,能够让人们了解恒星内部发生的物理过程、探测恒星内部的组成和结构,这种研究手段被称为星震学。恒星内部的振动波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类似声波的p模式(压力模式),具有较高的频率;另一种是类似重力内波的g模式(重力模式),频率较低。

  白矮星结构和物态的特性,使得p模式震动不仅周期短(白矮星平均密度大),而且振幅小(白矮星表面重力强),以现有的观测手段几乎不能被探测到。然而,对于极小质量白矮星(质量小于0.2倍太阳质量),p模式震动的周期可以长达100秒量级并具有可观测的振幅,从而有可能被观测到。在一颗名为SDSS J111215.82+111745.0的极小质量白矮星上,人们探测到周期分别为107.56秒和134.275秒的震动信号,与理论预言的p模式震动周期相符,这是首次在白矮星上观测到具有较高可信度的p模式震动,曾在相关研究领域内引发广泛关注。

  该工作中,研究人员选取SDSS J111215.82+111745.0作为研究对象,将两个p模式震动信号包含到星震学模型中,连同另外5个g模式震动信号一起对模型参数进行限定。研究人员还对模型的氢/氦丰度轮廓进行了参数化处理(图1),与恒星参数(恒星质量、有效温度)一起进行模型定标,在精确测定恒星参数的同时也获得了该白矮星内部氢/氦元素分布的信息(图2),实现了对其内部组成和结构的探测。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星震学定标的最优模型很好地再现了与观测的p模式震动一致的结果,模型计算的两个p模式震动的频率与对应的观测值的偏差均小于1微赫兹。理论模型为确认该白矮星p模式震动的实在性提供了有力支持。

  图1 对模型的氢丰度轮廓进行参数化处理的示意图。确定轮廓的参数以红色标记,这些参数确定了氢丰度轮廓(蓝色曲线 最优模型确定的氢丰度轮廓(红色)以及在最优模型上对氢丰度轮廓进行微调时,模型与观测匹配程度的变化情况。图右侧的色阶表示模型与观测的匹配程度,颜色越红表示匹配程度越高。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