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快讯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caijingkuaixun/2019/1699.html

2019年高考全国I卷作文命题弊病

时间:2019-07-04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就形式而言,命题者以演讲稿为突破口,符合创设真实情境和交际语境写作等前沿写作理论。但命题者似乎忽视了一个问题,演讲稿真适合书面作文评判标准吗?事实上,演讲稿与书面写作存在巨大差别,演讲语言追求“现场感”,语言明快,互动性强,在论点要害处有时还有一些鼓动色彩的口语,这一点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说得很清楚:

  最为关键是,这么多年来高考作文评判标准基本是基于书面写作,今年转化成口语化写作后,评价标准是否有调整的地方,如“煽动力强”“表现力强”是否纳入评分标准?否则只是徒留形式的突破。而从我和一线阅卷老师的交流来看,很多文章也基本看不出是演讲稿,无非是议论文“劳动的价值”,甚至叙而不议,四不像作文。

  其一:不合逻辑的概念界定。命题最为人诟病的所在是窄化劳动概念,将劳动为“体力活”(后文劳动也按照这个概念),而且这个体力活是被赋予了用于说教的道德价值的。这样一来,考生对劳动价值的探讨被逼到了单维狭窄的区域里去了,劳动本身所具有的深刻内涵与随着时代发展变化而产生的特殊意义就会被有意遮蔽而不能进入到写作范畴。

  教育没有赋予劳动应有的空间和时间,却让学子在高考考场上夸夸其谈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材料中“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何不换成“劳动实践能在高考中加分吗?”而就社会实际而言,让学生对数十万年薪的差距视而不见,偏偏相信“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冲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的中国叙事,未免勉强。

  在中兴和华为之殇未远(甚至刚刚开始)的大背景下,若有若无地轻视脑力劳动,未免不智。我们要对接时代的进步,正如一些文学作品过度美化“乡土田园”,过量、不切实际地赞美乡村和过去,把农村描绘得像一幅幅漂亮的“风吹草低见牛羊”以及“小桥流水人家”般的水墨画,乌托邦式的人间天堂,却对过去土地里刨食的艰辛、饿殍视而不见。钢筋水泥和工业化已成为常态,我们当然要尊重“锄禾日当午”的淳朴,我们更要想办法创造机械化、智能化作业的技术,懂得高技术的应用,解放人类的价值。

  总体来看,命题呈现一种二元对立、立意为先,要么你是有着中华民族优秀美德热爱劳动的五好青年,要么是高分低能、势利傲慢,瞧不起劳动人民的大傻子,并让你用前者的口吻高高在上地给大傻子们写一封信。于是,从阅卷老师的反馈来看,假大空的陷阱、凌空蹈虚的道德口号、大而无当的人生讨论、抽象虚无的哲学玄想以及矫揉造作的造势煽情与往年比并无不同甚至有过之而不及。

  如果这样严肃的国考依然不能去积极引导学生往思维的纵深处去行走的话,又怎么能引导教师的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往纵深处行走呢?长此以往,我们的语文教学永远只能在低层次、低效率的怪圈里原地踏步甚至后退,这是有良知、有远见、有专业素养的语文人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