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房产信息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fangchanxinxi/2019/1131.html

罗湖区六类养老模式呵护老人

时间:2019-06-20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想在哪儿生活?在家里,还是去养老院?能不能既享受专业的医疗保健服务又待在熟悉的环境里,跟邻居、好友、家人有更长的相处时间?

  6月10日到16日,是2019年老年健康宣传周。罗湖目前60岁以上的常住人口已有10万多人,那么罗湖是如何布局“老”问题的呢?

  其实,早在2014年,罗湖区率先起步进行医养融合的探索,5年来不断加大政策扶持,打破行政壁垒,已经创新出六类医养融合健康养老模式——医中有养、养中有医、机构支撑、社区示范、居家签约、互联网+,有效化解“养老院里看不了病,医院里不能养老”的矛盾,形成良性和多赢的格局。

  医养融合罗湖模式近年来得到各方赞誉。2015年7月,罗湖区入选“全国老龄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示范区”创建试点地区,成为深圳市唯一、全国仅有的20个入选试点之一,2017年入选全国医养结合工作典型案例,2018年荣获深圳市家庭发展十大品牌项目第二名。

  2017年6月,罗湖区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被授予“全国敬老文明号”。现今,罗湖区医养融合服务得到老人及家属的肯定,收到感谢信24封、锦旗17面。

  值得一提的是,罗湖区2016年牵头制定的《深圳市医养融合服务规范》获得当时的市质量监督管理局批准立项,并经过医疗、养老等多方面专家多年的认证修改,通过市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核,2017年2月23日正式发布,标准编号SZDB/Z 231-2017。

  位于罗湖区太宁路的罗湖区福利中心,是罗湖“养中有医”的典型养老地。从2014年8月,罗湖区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在这里挂牌,这也是全国首家以为福利中心养老老人提供服务为主的老年病专科医院,实现了在医疗养老一体化基础上的老人个性化医养融合服务,开启深圳养老的新模式。

  罗湖医院集团陆续派遣了112名与老年病相关专业人员充实到老年病医院中,设置了老年病科、认知障碍科、康复医学科、临终关怀科等专科,并引入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养老经验。现今,罗湖区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有以养老为主的952张床位,还有以医为主的106张床位,分为重症(安宁疗护)床位、神经变性疾病床位、认知障碍床位等,老人在这里可享受到个性化的医疗需求。

  去年迁到莲塘新址开业的罗湖区中医院将实现“医中有养”模式,该院将托管医院附近正在建设中的有200张病床的康馨养老院。该养老院将有200张养老病床,强化利用中医药为养老提供服务。罗湖也将整合形成由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康馨养老院组成的专科联盟,建成国家或省级重点专科——老年病科,形成集“医养护”为一体的深圳医养融合新名片。

  其实,罗湖还有诸多老人选择了“日间照料中心”养老。这些日间照料中心,有的是民间运营,有的是直接由医院开办“公办公营”,如2014年12月开门迎客的、深圳市首家“公办公营”的翠宁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同在2014年,罗湖渔村社区率先启动医养融合新型养老模式,渔村日照中心与渔村社康中心签订合作协议。现今,罗湖区90%日间照料中心与附近社康中心合作,利用技术和设备优势为日照中心老人提供便捷的医疗康复服务,对现有养老资源进行优化和补充。

  罗湖区黄贝岭村股份公司更是探索出了医养融合的新样板,该公司去年自筹资金两千多万元,在村里建起10层楼高的医养融合服务中心,实现了社康和养老一体化。楼下有社康中心、老人日间照料中心,楼上还有失智失能老人病房,更多楼层是媲美高档住宅的亲情公寓。

  医疗人员介绍,有一位黄伯就居住在黄贝岭养护中心5楼的半护理区,刚住进来时,他发生过脑出血、脑梗塞等状况,存在意识障碍,如今情况已有所好转。“不论是情绪、认知障碍还是康复问题,都有相应专家进行治疗。前段时间,黄伯牙痛,营养师还为他制订了有针对性的食谱。”全科医生邱珊娇介绍。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