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房产信息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fangchanxinxi/2019/2192.html

Yinterview 北京的郊区有座银矿 你信吗?(3)

时间:2019-07-1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苏文:像长城、故宫、颐和园这些比较有名的地方当然是我16岁第一次来北京的时候就去过的。除了这些经典的景点,我印象最深的是石景山游乐园,我在整理照片的时候看到很多人都在那拍了照,后来我也去了。

  Y先生:你觉得“北京银矿”这个项目和你自身最大的连接点在哪?为什么没去做“上海银矿”、“广州银矿”?

  苏文:我99年16岁第一次到北京,后来基本上从03年到15年都住在北京。我和这个城市的关系太密切了,成长、结婚、生子,这些我生活的重要部分都是在北京完成的。所以我想通过北京银矿慢慢的了解我到北京以前,北京和北京人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北京银矿”我可以看到北京的历史还有北京人生活状态以及面貌的不断变化。

  我肯定不会再去其他城市做类似的项目了,因为“北京银矿”的诞生有它的偶然性,它不是我从一开始就去控制所有细节得到的结果。现在“北京银矿”是我生活里的一部分。虽然在这10年里我每天都在持续的做北京银矿这个项目,每天都要考虑如何把北京银矿呈现在展览里、呈现在书里。但是我至今还会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果09年5月的时候我没有和我的助理找到小马、没有做“北京银矿”的话,现在的我会是怎样呢?

  苏文:当时在还没有开始用微博、Facebook、Instagram的时候,就有一本杂志第一次找到我,刊登了“北京银矿”收集的图片。所以那也是我第一次和大众分享这些照片,因为杂志的出版量很大,这些原本可能再也不会存在的照片被大量的人看到。从那以后我就一直在想办法让更多人看到这些照片。

  苏文:通过“北京银矿”我去探索的其中一个主题是,通过一个时代数量巨大的照片,我们也可以看到人类比较普遍和共同的状态。“北京银矿”在国外做展览的时候,经常有外国观众找到我说,他们小时候也拍过很类似的照片,比如小是时候在海边度假或是去什么地方旅行的时候。

  这件事很有趣。因为“北极银矿”里的照片,每一张都是一种很私人、私密的行为。他们不是为了艺术、历史去拍照,拍照的唯一原因是为了记录他们很喜欢的某个人、某个时刻。由于数量的积累,它累积成为北京整座城市的一段回忆;再累积成为中国这个国家的一段回忆;最终累积成为全人类的一段回忆。

  Y先生:目前“北京银矿”中的一个部分,“世界公园”系列正在《爱的艺术:旅人日记》展出,很多观众对这些照片有一个共同的疑惑,就是这些照片的版权,他们终究归属于谁?

  苏文:这个问题可能要去问律师,我开个玩笑。我通常会说在过去的10年里我收养这些照片。“收养”这个词很重要,因为我把这些底片从垃圾场回收回来并且付出了大量的经历、时间去整理,如果没有这些工作,这些照片肯定不会再存在在世界上了。

  当然,在使用这些照片的时候我一直都在思考道德上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也很有意思。当然我不是这些照片里任何一张照片的创作者,不是按下快门的那个人。但我是“北京银矿”这个项目的创作者。这些照片的价值和力量,究竟来自它们单张照片,还是整个项目,这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