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新闻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guonaxinwen/2019/166.html

八大堵点击中农民工讨薪“无力感”(2)

时间:2019-05-3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人士建议,根除欠薪顽疾应强化源头治理,严厉打击垫资施工、层层转包等违法行为,重塑工程建设领域健康的市场秩序。一方面,加强建设资金监管,规范工程款支付和结算,推行施工过程结算,对建设资金来源不落实的项目,不予审批颁发施工许可证。

  另一方面,应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加快推进建筑用工实名制管理,实现建筑工人身份信息、从业记录、工资支付、诚信记录等用工信息的互联共享,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同时,推进建筑用工方式改革,实现建筑工人的组织化、公司化,加快农民工向产业工人的转化。

  在半月谈记者调研中,“无力感”是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干部普遍反映的工作状态。他们建议,仅靠人社部门现有的监管方式、监管手段已无法适应当前保障工资支付任务的需要,住建、交通、水利等行业主管部门不应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中缺位。

  张万聪介绍,仅凭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单打独斗”,对企业缺乏足够的震慑力:“我们去工地上处理欠薪问题,企业一般只会派个项目经理来配合,但如果行业主管部门来处理,企业负责人很快就会到场。”

  另外,一些企业即便拖欠了农民工工资,但由于行业主管部门监管缺位,照样可以继续参与招投标、承包工程。金海表示,这样的企业实际上应该被列入黑名单,禁止参与招投标。

  业内人士建议,住建、交通、水利等行业主管部门应主动发挥监管职能,各部门相互沟通配合,共同建设建筑行业信用体系,才能提高农民工工资拖欠案件的查办效能,让欠薪企业难以立足。

  更为根本的是,正如许多受访干部所言,国家应尽快出台保障工资支付的专项法律法规,使欠薪治理的制度措施通过立法固定下来,通过立法提高欠薪成本,震慑和遏制拖欠工资违法行为,让欠薪企业“不敢欠”。(半月谈记者 谭元斌 庞明广 夏军)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