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jiankang/2019/5482.html

电影《少年的你》陷争议原著小说被指融梗

时间:2019-10-30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导演的上一部电影我很喜欢,两个主演的表现我很期待,看过的人评价不错。更关键的是,两位影视行业内朋友教育我,要珍惜每一部稍微用心了的作品。据他们描述,这个行业刚从盛夏走入深秋——前一个季节盛大阳光下万物野蛮生长,不少“农人”发现耕耘得少一点、劳作时期短一点,丝毫不影响回报丰厚;后一个季节则对需要精心照料的优质作物更加残酷。总体而言,用心仿佛变成了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但我实在对《少年的你》原著小说没什么好感。中国互联网25岁了,和它一起成长的我猛然回首,发现自己已在某家知名的网络文学平台上看了至少10年小说。对于我,以及这个平台上的很多普通读者而言,原著小说作者的名字和无数场令人疲惫愤怒的骂战紧密联系着。因为和她的撕扯,我非常喜爱的两位作者一个愤而离开,一个一度关停了一本有趣小说的连载。

  “融梗”这个词,在新版汉语辞典和最流行的中英文在线百科上都查询不到。它似乎是中文互联网某种心照不宣的创造,比“借鉴”恶劣,又比“抄袭”暧昧。它的使用者并不逐字逐句复制,而是化用别人作品的元素。

  琼瑶诉于正一案的判决或许能对理解“融梗”提供一些帮助。言情小说家状告当红编剧,认为后者执笔的电视剧《宫锁连城》“偷龙转凤”的故事侵犯了前者小说《梅花烙》的著作权。两个故事背景不同,一个是穿越宫廷,一个是家族情仇,琼瑶胜诉。判决书说,电视剧本在“人物设计、情节结构、内在逻辑串联上”和小说太过雷同。

  可是,那一案中,被反复提及的关键词是“抄袭”而非“融梗”。这个词的内涵和外延都太过模糊,有时力道不够,有时也会误伤。譬如,金庸先生的《连城诀》讲述了普通男青年狄云因为一个女青年而遭到冤枉,丢了媳妇,还下了大狱。然后因缘际会,他在牢里结识了高人,改了身份名字归来,手刃仇人。听着是不是挺像《基督山伯爵》?恰巧,金庸先生曾表达过,自己是大仲马的粉丝。

  大部分评论者认为金庸先生并没有抄袭。我也赞同。《连城诀》的灵魂立于江湖,义的闪光出现在最黑暗的时刻。《基督山伯爵》则是一种向内的探索,极力描绘着动荡时代人本身的优美与复杂,与大仲马其他作品一脉相承。

  至于《宫锁连城》与《梅花烙》,原告列举了21处情节重合,除去共同借鉴自中国文化已有的公共素材外,有很大一部分的情节逻辑属于琼瑶的独创。法庭对比了两部作品“不寻常的细节设计”,均提及一位福晋连生三女,但后续并未对该三女的命运作出安排和交代。

  可是,《连城诀》属于“融梗”吗?如果金庸先生不是在当年的《明报》,而是在今天的网络平台上连载小说,情形会有所不同吗?

  “梗”本就是一个完全属于网络的概念,它可大可小,可以是一个笑点,一种构图,也可以是剧情构架。在我眼中,它是构成当今网络文化的一种基本元素,能不能容忍“融梗”,困扰着这届网民。某种意义上,它触及当下中文互联网的核心精神。

  免费,曾经是互联网最金光闪闪的词语之一。在那个最好也最坏的时代,电驴、迅雷、BT等下载软件将每个网民变成一颗传播的种子;字幕组如雨后春笋出现;txt文档被批量下载,在MP3的窄小屏幕上滚动。“梗”,被疯狂地分享着,也重构着网络文化本身。

  如今,下载音乐、观看视频、阅读小说都需要付费,内容平台也经历几轮洗牌,踏踏实实卖了好几年会员。Vlog、微博大V、知乎答题、直播喊麦……这是一个创造能创造价值的时代,人人都可能因此获利。因此,在新一代网民眼中,维护原创者的利益,是这个创作系统能良性运行的基础精神。

  对“融梗”的审判源于建立秩序的需求,但操作的风格,却几乎完全延续了免费时代去中心化的传统。权威的在线鉴别机构显然不存在,司法判例也尚未完全跟上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最常见的鉴别工具是一张Excel表做成的“调色盘”,即摆出两部作品,用颜色标出相似部分。任何人都有资格讨伐任何人,网络的每张面孔都在一场场众人拾柴的私刑中体现出来。有人利用打击“融梗”编造假料苦心构陷,也有人耗费大量精力收集资料研究对比,都是为了毫不相干的网络那端的人。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