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军事新闻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junshixinwen/2019/3085.html

生活垃圾装进美丽银行 分类投放焕广州新颜值(2)

时间:2019-08-20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刷卡开箱、分类投放、自动称重、积分入账……”在增城区荔城碧桂园小区,不少居民正在智能垃圾桶前按操作流程有序分类投放垃圾,一种“智慧环卫+垃圾分类”的新型垃圾分类模式已悄然走进小区居民的生活。

  2017年,荔城碧桂园小区正式推行智能垃圾分类,原本每栋居民楼门前的120升垃圾桶逐渐撤离,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科技感十足的智能分类垃圾箱。同时,该小区通过在社区设立积分兑换垃圾袋一体机、智能垃圾分类箱、智能可回收垃圾分类箱等智能分类设备,对居民垃圾分类投放行为进行了信息化管理。

  荔星社区党总支书记刘健文介绍,为了推进全民开展垃圾分类行动,小区还推行了可降解的厨余垃圾袋免费领取,垃圾分类投放积分兑奖等方式,激励小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宋昀潇)

  2017年,花都区赤坭镇锦山村作为广州垃圾分类试点村,结合本村种植经济农作物特色,在全村推行“干湿”分类投放,餐厨垃圾就地沤肥处理,形成“厨余垃圾不出村”,其他垃圾定点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

  锦山村每天产生4-6桶餐厨垃圾,每桶大约80公斤,经分类后运到树林内的沤肥点,共有80多个沤肥坑。将餐厨垃圾倒进沤肥坑,添加石灰和营养土,餐厨垃圾变废为宝,化身为有机肥料,为当地村民种植果树和其他农作物提供肥料。

  除了餐厨垃圾处理,锦山村还设置了可回收物和大件垃圾仓库,促进源头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每月的10日、20日、30日是锦山村的资源回收日,每家每户可把可回收物送至临时存放点进行现场交易,由资源回收公司统一回收处理。

  试点后,该村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率100%,投放准确率达70%以上,村容村貌改善明显。(宋昀潇)

  近日,从化区西塘村开设了全省首个“美丽银行”,利用智能科技新方式倡导垃圾分类,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并通过连接公益慈善资源,让垃圾分类“增值”。

  “美丽银行”除了设有四类垃圾收集箱外,还设置了兑换机。兑换机里存放着垃圾袋、饮料、食物、日用品等。

  记者现场观察发现,“美丽银行”的银行卡其实是一张垃圾分类积分卡,每张卡都有一个二维码,载入了村民的基本信息。村民到“美丽银行”可通过扫二维码,把垃圾投放到垃圾分类箱、回收箱进行积分。

  “一开始,我们按照每户一张卡的标准,给西塘村村民派发了银行卡。每天,村民都可以拿着卡到银行投放垃圾。”西塘村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村垃圾投放还建立了明确的积分制度,村民可自行到兑换机进行物品兑换。

  2017年9月1日,新水坑村作为番禺区首个垃圾分类试点村,开始全面推广垃圾分类。该村积极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成立新水坑村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由村支书、村主任任组长,发动全村上下力量强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截至目前已投入约230万元。

  “像守家业一样,守住美丽乡村。”新水坑村村支部副书记陈灼坚介绍,新水坑村吸取过往的经验与教训,除了撤去各家各户门口的垃圾桶,改为统一规划108个垃圾分类收集点外,还培育了一支村民队伍参与村容治理。

  2017年11月,该村首批“垃圾分类督导员”上岗。每天早中晚,“督导员”都会到岗,巡查一线,指导垃圾分类。新水坑共有三千多栋建筑物,每栋建筑物门口也都张贴垃圾分类宣传牌。

  去年3月,新水坑村通过村民大会,表决通过了最新版村规民约,用整整一章的内容,将与垃圾分类相关的管理制度写入其中,明确保持良好的村容环境卫生、养成垃圾分类习惯是全体村民的共同责任,每一位村民都有管理村中卫生的义务。 (甘韵仪)

  垃圾分类成为民生热点话题。近期,羊城晚报记者实地探访,对话社区垃圾分类督导员、志愿者,了解了广州垃圾分类的一线时,正是投放垃圾的高峰时段,记者在海珠区素社街道万寿雅苑小区,见到了正在进行垃圾分类督导的环卫工人肖小花。“每天早上7时至9时,下午6时至9时,我在这里督导大家垃圾分类”。肖小花表示,自8月12日开展垃圾分类督导工作以来,小区居民已经有很强的垃圾分类意识。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