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军事新闻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junshixinwen/2019/711.html

人口结构拐点已至六省市迈入深度老龄化(2)

时间:2019-06-1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数据显示,全面放开二孩后的2016、2017、2018三年,辽宁出生率分别为6.60‰、6.49‰、6.39‰,只有全国水平一半左右,同期全国出生率分别为12.95‰、12.43‰、10.94‰。

  辽宁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副主任、国家计生委专家委员会委员曹景椿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1964年以前,辽宁人口结构尚为“年轻型”,1995年就过渡到“老年型”,比全国提前5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辽宁仅用30余年,“走过了相当于发达国家一百多年的路”,是全国“老龄化”最快的省份之一。

  按照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想要“老有所养”,除完备法规政策体系,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外,还需要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国家民政部公布的“各省社会服务统计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省份机构养老、社区养老能力。城叔梳理了2018年4季度的数据:

  从各省份拥有的老年人及残疾人服务机构总量(注:养老机构占90%以上)来看,四川最多,有2362家。江苏、山东两个“深度老龄化”省份分别拥有2330家、1857家,数量上排名第二、第三。

  从机构规模(机构总床位数/机构数量)来看,北京规模最大,平均每个机构拥有224.6张床位。上海位居第二,平均每个机构拥有197张床位。

  统计机构和社区养老床位总和,山东拥有近67万张,占全国746万张床位近9%。江苏拥有约66万张,排名第二。

  在社区和机构养老方面,以每千人拥有床位数来看,进入“深度老龄化”的省份中,江苏、上海基础条件相对较好,而重庆和辽宁则缺口较大。

  而在上文提到的5个青少年群体规模已不及老年群体省份中,江苏和北京相对有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基础,而东北三省无论机构养老还是社区养老,其基础设施都处于全国中等偏下水平。

  不过,养老基础设施强与弱,仅仅是国内各省份之间的相对水平。746万张床位,相对于1.67亿65岁及以上老年人,始终是“杯水车薪”。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全国都亟需补齐的民生短板。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