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时尚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shishang/2019/3001.html

动辄数千万奖金沦为“闹剧” 既得利益纷争熙熙攘攘 公募基金事业(2)

时间:2019-08-17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事实上,中欧基金事业部制从此前的轰轰烈烈,到如今的偃旗息鼓,亦是由于在公司存量规模已经如此大的背景下,事业部制的局限性愈发凸显。

  北京一位公募业内人士赵阳(化名)向记者分析指出,“中欧基金刚开始搞事业部的时候,存量规模很小,没有历史的包袱,所以事业部制开展很顺利,而且他们的激励是全部兑现的,很多事业部年度兑现金额远远不止一千万。假如中欧没有搞事业部制,绝不可能有今天的局面,窦玉明(中欧基金董事长)本人也非常认可事业部制对中欧发展的阶段性作用。但为什么现在中欧不提事业部了,因为他们的存量规模已经太大了,都已经超过一千亿了。”

  赵阳告诉记者,“当时另一家基金公司总经理要开展事业部制,还去问过窦玉明,窦玉明当时就说了,新公司没有存量做事业部是没问题的,因为你做的都是增量。包括后来的前海开源也是,因为没有存量只需要鼓励大家做增量就可以了。”

  除了在存量与增量之间难以平衡之外,部分基金公司事业部制推行受阻的另一大原因在于,随着公司内部事业部的大面积铺设,公司内部管理上出现了一定的混乱。

  “像国泰、中欧事业部制搞得热闹的时候,是个基金经理就搞事业部,导致公司内部管理上非常乱”,赵阳称,“比如一家公司内部可能有两三只做价值投资的基金,营销人员在分配资源的时候就会存在矛盾。对基金公司总经理来说,随着事业部制的前期激励效果已经发挥后,会开始不再希望突出基金经理个人,而是希望突出公司整体的品牌。”

  方泽亦认可这一观点。其指出,“事业部更多还是以突出个人为主,但是团队多的话可能就会比较乱。比如张三说要成立一个事业部,李四也说要成一个事业部,但张三李四投资风格都是一致的,这样不利于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基金公司内部各事业部开始按照投资风格逐渐合并,事业部制这种形式也就不存在了。因为领导觉得,投资风格明晰,无论是跟机构客户还是零售客户沟通,都会更方便一些,公司的资源也更好协调。”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于,市场上有部分声音认为,事业部制实施不顺的还与过度激励导致基金经理投资行为异化有关。对于这一论断,多位受访者表示不认可。

  “我并不认为事业部制会过度激励基金经理去冒险”,前述赵阳指出,“在事业部制的情况下,基金经理要自己去拿钱。以中欧为例,他们在开展事业部的时候非常看重机构客户,而机构客户对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为是非常关注的。成熟的基金经理都知道,如果赌的话死的概率会更高,短暂进来的钱以后会留不住。正因为事业部制使得基金经理与产品的规模关联起来,基金经理会希望自己的收益曲线更平滑一些,这样产品的规模才会稳健。相对来讲,长期业绩的稳定性比短期的爆发对于产品的规模扩张更有效。”

  回溯中欧率先开启事业部制改革机制的这五年以来,先后有国泰、前海开源、九泰、融通、华商、民生加银、中邮、招商、创金合信等十余家基金公司先后宣布实行事业部制。

  为何坚持?融通基金总经理张帆称,融通之所以坚持协同事业部制,在于对机制的不断优化和完善。张帆表示,优化最核心的是为实现持有人利益、股东利益、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的共赢发展。

  据介绍,目前融通基金共设置六个事业部,分别为权益事业部、固定收益事业部、国际事业部、零售事业部、机构事业部和互联网事业部,以实现前中后台协同作战。值得一提的是,融通基金事业部要获得业绩提成需要先完成KPI考核。

  具体而言,融通基金每年会针对不同事业部设计不同的KPI考核,比如投研事业部70%的KPI会落在投资业绩上,比如市场事业部的KPI更多是放在规模增量上,比如固收事业部还可能设置不能出风险事件的考核等。此外,融通还专门上线EHR系统进行事业部核算,使得公司的考核管理更清晰。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