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体育头条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tiyutoutiao/2019/1081.html

春耕之后说说今年“农事儿”新变化

时间:2019-06-20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当前,全省春耕生产进入尾声。如何稳面积、稳产量,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已成为今春我省广大农区春耕播种努力的目标。春耕期间,记者深入田间地头,走近农民身边,一起畅叙农业农耕“一年之计”,从他们的故事和账本中,捕捉今年“农事儿”的新变化,感受农业的新气象。

  据了解,去冬今春,风调雨顺,降水充足,春播生产开局良好,农业生产形势总体看好。春播以来,“三农”干部队伍深入一线扎实服务,顺势顺市而为、抢抓农时农机,学良法良技、用良种良肥,春播生产进展顺利.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部门农情调查显示,今年农作物种植结构总体平稳,呈现出粮食蔬菜持平略增、油料略减的趋势。特别是将小麦划入粮食生产功能区,激发了农民群众种植的积极性;青稞因实施三年行动计划,项目拉动、市场价格坚挺,效益较高,种植面积增加较多;蔬菜通过“大棚房”整治,恢复设施温棚种植,面积有所增加预计今年年全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35.67万亩(1亩0.067公顷),较上年增加0.24万亩。目前,各类作物苗情好于上年, 17.5万亩冬小麦长势喜人,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

  站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总堡乡的地头一眼望去,覆上地膜的沿河水浇地在午后的阳光下银波粼粼,农民耕种的身影在白膜间忙碌着。

  当地哈家村四十多岁的蔬菜种植大户祁生才算起了账:他种蔬菜已经好几年了,起初种了30亩地的娃娃菜,见收益不错,2016年又流转了400余亩进行规模化种植,仅去年种植的100多亩娃娃菜就收入了30多万元。今年他又种上了菜瓜、豆角等蔬菜,一年能种两茬。

  “现在种地也能赚钱了,家里的生活条件也是一年比一年好了。”用祁生才的话说,“就是结构调整、规模效应、节约成本。”

  祁生才指着田间一旁停放的播种机说:“你瞧,这是我去年买的娃娃菜播种机,只需一个人扶着播种机手柄向前推行就可以了,一天能播种10多亩,每亩可节省200多元的人工成本呢。”

  为了提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民和县不断加大农业设施投入,蔬菜种植呈现出区域不断扩大、品种更加多样的特点。露地蔬菜由原来的川水乡镇向浅脑山乡镇延伸,设施蔬菜从湟水流域向黄河流域拓展。种植品种上,露地蔬菜由原来的娃娃菜、甘蓝、西葫芦、萝卜等扩大到青豆、百合等,设施蔬菜由辣椒、番茄扩大到花菇、平菇、豇豆等品种。

  像祁生才这样的蔬菜种植大户的信心也更足了,他们流转的土地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旱涝保收,不用再靠天吃饭了”。

  民和县农业蔬菜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很多农民都在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每逢田间学校开课,他们都积极参加,一有时间就凑在一起交流种植心得。种菜有保险、卖菜有订单,不愁种不愁销,国家还给各种补贴,还有很多年轻人也愿意返乡发展种植业了。

  与往年不同的是,随着“互联网+”悄然进村入户,今年很多农民“网上备春耕”也相当火热,通过网络了解市场行情和农业技术,在发展好传统农业项目的基础上,还有针对性地选择有发展前景的种植业。“网上备春耕”已成为农民春耕备耕时的新时尚。

  走进三合镇新庄村,记者见到村民李发奎时,他正忙着在网上查询农药化肥价格、市场行情等信息。他说:“在农业信息网站上轻轻一点,就能找到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方法,既省时又省力。过去,春耕备播农忙时节,遇到技术难题,还得请专家过来。现在手机上都有微信、微博,拍张图片或打开视频语音,直接与专家面对面沟通交流,很方便。”

  记者在“村淘”店内看到,货架上摆放着五颜六色的“春耕节”宣传单,百余种农资商品供农民对比选购。“之前有一位村民通过朋友介绍看中了一台大蒜收获机,四千元左右,却没有现货和售后服务,一时拿不定主意,后来,听说我这村淘里也有这样的收获机,不仅有现货还能保障后期维修,他就立马转变了想法,在我的站点下了订单。”苏小琴说:”除了农机具,很多农民买种子的方式也不仅仅局限在种子公司,一些菜农每天总是习惯打开电脑,在互联网上搜寻全国各地农业种植等方面市场行情和信息,以便在春播中及时调整种植结构。”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