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体育头条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tiyutoutiao/2023/52702.html

石头剪刀布朱丹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时间:2023-02-23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今年养老金涨不涨已经不是大家讨论最多的问题,因为已经基本可以确定会继续实现19连涨,春节前就已经有在本地的官方政府会议上宣布了,会继续调整基本养老金等其他社保待遇的水平。职工基本养老金现在每年上调的时候,不像城乡居民养老金是各省市自己制定调整水平,职工养老金是由人社部统一公布一个调整的框架,中国对职工养老金调整时间是从2005年开始的,2016年之前都是按照10%及以上水平调整养老金的,直到2016年才开始下降上调幅度,从两位数增长变为个位数,2018年起标准是5%,之后连续三年未变化。

  但在2020年的时候出现岔路口,受全球突发的黑天鹅事件——新冠疫情影响下,不只国外,国内经济也受损严重,才不得不选择减半征收社保费或缓缴,在2021年起松动了5%的调整,2021年~2022年分别各下降0.5%,到2022年的养老金调整已经降到了18连涨最低的4%。

  今年随着全国放开下,养老金调整幅度是回调还是继续走低在网上一度是众说纷纭,我认为,回调几率在2023年比较小,反而是延续下调措施的可能性更高,大概率会按照3.5%调整,原因有以下7个信号,看过后确实很难反驳,你认为呢?

  通货膨胀简单理解就是因货币流入市场数量过多,引发纸币贬值,刺激物价飞涨,继而产生的一系列经济恶性循环。而目前我国确实有这一隐患,我们可以从物价和养老金上调的幅度来看。一般来说,当年养老金涨多少,其实看的是上年度的物价变化,我国《社会保险法》第十八条也规定了,要根据物价和工资变化调整养老金。

  2020年全国CPI上涨了2.5%,2021年养老金上调4.5%;2021年全国CPI上涨了0.9%,2022年养老金上涨4%,2021年养老金上涨后,差不多是物价上涨的2倍,2022年新公布的CPI上涨幅度是2%,理论上,要按照2倍覆盖物价,2023年养老金上调4%是最合理的,但是我们不能忽略2022年养老金上涨幅度和2021年物价的差距,达到4倍以上,显然,2022年养老金上涨后,覆盖物价幅度太大,2023年养老金调整上,除了参考2022年单个年度的物价变化,也需要想办法缩短2022年养老金调整和2021年物价上涨差距过大的问题,否则,2023年将继续加重我国通胀的隐患。

  虽然现在全国疫情管控放开,但经济恢复也需要时间,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速仅有3%相较于前两季度是回温了,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在低增长状态,并且低于疫情前的水平,收入与经济运行关系密不可分,经济还未完全回温下,收入过快提高上涨幅度,与经济平稳回温是很难保持和谐的。

  2022年我国出台并确定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同年11月25日宣布在36城试点。个人养老金制度虽然名称上是“个人”,但实际实施上与基本养老保险不能完全脱钩,与年金制度一样,都是补充性养老保险制度,要参加个人养老保险制度,必须要先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从最后收益上来看,相比不能参加的人,到退休后,可以多领一份养老金,但从退休前缴费上,就要比不参加的人多交一份社保费,投入成本更高。在物价上涨,各类 房贷、车贷、教育成本等的消费压力影响下,多交一份保险费,对于普通家庭并不轻松,既要让大家自愿参加,也要真正能够为个人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扩大资金规模,基本养老金的调整高低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推动力。

  大家甘愿多交一份个人养老金,是为了增加养老金收入,那么什么情况下会有这种需求,是因为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的空间有限,所以,现在促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加速覆盖下,基本养老金上调幅度可能也要重新审视了。

  基本养老金上调的另一项基础是本身资金实力是否足够,尽管现在到2022年第四季度,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仍是增加状态,达到10.5亿人,但基本养老金持续发放,调整下,需要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才能支撑年轻人缴费,给退休人员发钱涨钱的这一流程。退休后,大家不需要继续缴费,而他们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不全是大家缴费的成本,首先,基本养老金是终身制的,计发月数主要是为了核算大家单月发放的标准,实际即便领取时间超过计发月数的原定周期,只要退休人员还在世,仍然可以继续领取养老金。按照女职工计发月数195个月,就是16年又3个月,到66岁3个月后,领取的养老金就是纯收益,如果要活到80岁,至少多领近12年的养老金。其次,现在每年职工养老金还要上调,理想状态下,退休人员实际到手的收益可能就大于自己的投入。

  但这部分支出不能都靠已经退休人员曾经的缴费,而是现在参保的中青年人员,可是劳动力却在不断减少,自从2011年后,到2022年,10年间,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减少6000万,在这一因素的影响下,参保缴费的人也跟着减少了。另一个更直观的就是参保人数的增加上,2020年~2021年,基本养老保险保险参加人数增加3000多万人,而2021年~2022年增加数量则是2000万人,少了三分之一以上,参保人数减少,说明参保缴费规模缩水,养老金要持续发放,还要继续调整,调整幅度逆势增加,养老基金缺口将扩大,影响未来的发放和调整。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后,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作为工作和社保缴费主力的劳动力增长数量下降的同时,老年人数量却反向增加,老龄化问题持续严峻形势下,我国面对的养老金发放压力越来越重,尤其是2023年,退休人员在一年内的增长数量可能超过往年,原因是2023年达到60周岁要退休的人员,他们的出生时间是1963年,正好是我国婴儿潮爆发十几年内,这一年也是新增人口最多的一年达到2975万人,突然增加这么多的退休人员,而养老基金的支出不只是对已经退休,今年参加养老金调整的退休老人,新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也是一个资金池里支出,要控制养老金收支平衡,在支出过度增加、缴费人数减少的前提下,缩减支出规模是保证养老基金长效运行的有效措施。

  虽然我国从2022年1月起实施了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到2022年第四季度跨省调剂资金达到2440亿,但仍然要居安思危,现在统筹级别已经达到全国,如果资金缺口再增大,无法再短时间升级,资金从何而来就是个难题。

  我国31省养老保险收入不是都处于收大于支,多数地区是收不抵支,2020年就有数据显示,我国仅有7省是净贡献,3省是持平,其余21省都是净受益,以前是省级统筹,7省可能只需要去帮助本地市县养老金发放,如今还要负担跨省的养老金发放压力,为了让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能继续稳定实施,大家都有养老金领取,能每年继续调整,细水长流可能是更保险的办法。

  除了开源,就是要依靠节流来保证收支平衡,延迟退休是缓解养老金发放压力的一个重点将实施的措施,这样能应对老龄化加剧的难关。可是这一措施,目前还是处于未出台的状态,即便人社部十四五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均提及要实施延迟退休,但到现在依旧没有一个准确时间,可是养老金发放是每个月在发,现在2023年已经过了1个多月了,陆续有今年新退休的人开始领取养老金,还要负担已经退休人员的发放,养老金调整日期也越来越近,因为目前全国放开,要回到疫情前状态,养老金调整时间也可能会调整回4月~5月,面对这样的发放负担,养老金调整上,今年仍要想办法应对,才能给延迟退休实施留出充足的时间。

  职工养老金和居民养老金虽然都是国家公共基本养老金,但是收入水平却有很大的差距,根据《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的统计,从2012年~2021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从1686元增长到2987元,城乡居民月人均养老金从82元增长到179元,二者平均差距在十几倍,上涨水平职工养老金每年平均上涨100多元,居民养老金仅有不到10元,除了上涨水平低,居民养老金还不是每个省份都能保持每年连续上调,但是职工养老金却可以做到。职工养老金本身标准就高,再提高上调幅度,两类群体收入差距会越来越大,看到这样的落差,农民们不愿意缴费的情绪可能越来越高。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