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娱乐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yule/2023/51959.html

有关征途215星套网友是怎么说的!

时间:2023-02-1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影片聚焦1920年代好莱坞从默片向有声电影过渡的阶段,刻画了几位好莱坞逐梦者的事业、命运起落,以及这群浪荡儿野心勃勃、狂野不羁,走向全面失控的人生故事。

  这部发生在一百年前的放荡狂野版“好莱坞往事”,由凭借《爆裂鼓手》《爱乐之城》收获名气与声望的85后导演达米恩·查泽雷自编自导,汇集布拉德·皮特、“小丑女”玛格特·罗比、“初代蜘蛛侠”托比·马奎尔等明星。他们饰演的人物均为虚构,但灵感来自那个年代真实的明星大人物,有点儿戏说好莱坞的味道。

  R级的大尺度让裸露身体与屎尿屁一齐晃荡,脏话酗酒赌博吸毒淫乱派对五毒俱全,类型则囊括歌舞、犯罪、爱情、喜剧等多元素,口味确实有点重,同时也带来了话题十足的看点和噱头。

  相传8000万到1亿美元的高成本,仅收回5000万美元出头的全球票房。烂番茄新鲜度、爆米花指数均不及格,MTC勉强拿下60分。今年奥斯卡虽有几项提名,但都集中在服装、配乐、美术等视听技术方面,学院专家认可度远不如预期。

  这部肉身堕落肮脏,却依然高举“爱电影”旗帜的奢靡文艺大片,难得“西方不亮东方亮”,豆瓣评分保持在8.0,五星好评与两星差评对峙争锋,算是近期口碑争议最大的海外热门新片之一。

  影片长达188分钟,出场人物成百上千,“高能”派对一个接一个,但还是以三个核心人物的好莱坞闯荡经历为主轴铺展开来。

  布拉德·皮特饰演一名功成名就的默片大腕演员,随着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王》上映、有声电影崛起,他难以适应行业的转变和观众喜好的变化。

  玛格特·罗比所扮演的乡下来的女演员,以“性感”、“野性”成名,却难以混进好莱坞的核心圈子,再加上声音条件一般,在有声片时代同样面临着被资本与观众抛弃的风险。

  虽有爱慕她的新晋墨西哥制片人曼尼(迭戈·卡尔瓦 饰)在背后鼎力支持,但现实的走向却难以通过精打细算把控。一次意外,曼尼和本地的黑帮结下仇怨,陷入性命危机......

  在精致华丽的镜头、鼓点不停的配乐、足够夺人眼球的好莱坞八卦的帮衬下,影片把“声色”抬到了一个高度,给撑下三小时的观众,带来一种浅高潮的感受。

  “声色”也不是本片的全部。《巴比伦》一方面极尽疯狂地展现好莱坞的堕落、肮脏、纵欲,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打拼的人物,它也像《雨中曲》一样,通过“戏中戏”的形式,带领观众纵览那个年代的电影拍摄过程,以及有声片转型期的种种现象。

  也包括一些更严肃、关系前途的东西,比如台词功底更好的舞台剧演员在有声时代挤压了默片演员的工作机会;片场里的每个工作人员都是时间和设备的奴隶,每NG一条,都加剧着被换掉的风险......

  但影片并没有朝着揭示演艺圈生存斗争之残酷,名望成功之速朽的批判路线走,而是疯疯癫癫地拍完这些放荡、投入与悲情后,在古典纯情中找寄托、共鸣——借着人物之口和片尾三分钟影史片段混剪,再次为电影、为好莱坞至死不渝。

  华丽的视听与“皆家丑”的好莱坞故事(真·大尺度·R级·大片),充斥着金钱与肉体堆砌起来的流光溢彩。弥漫着成功学和性欲的荷尔蒙,能激起一些亢奋情绪,唤起一些生理刺激。

  到了最后,回归至真至纯的迷影情怀,又让片子升华到了一个安全、干净、带有些许感伤的文艺怀旧价值,引发一些观众共鸣。

  而且,观者还可以用看待娱乐八卦的休闲眼光,了解一些影史知识和行业内幕,意识到如今称霸全球、体系严密、高度理性的好莱坞电影产业,在一百年前的社会形象并不太好,一旦堕落起来,可能和妓院、地下赌场与黑帮老巢无异。

  但与此同时,它也显示出未来能够获得广泛成功的基因——广纳人才、重视技术、尊重观众、讲究商业策略。

  既要用疯魔、大尺度夺人眼球;又要深刻揭露、嘲讽,展示名望的易碎和变革之痛;还要纯真、抒情,大声疾呼“我爱电影”。

  这种“既要又要还要”,让片子的情感态度捉摸不定,观点表达游移模糊,所有人物连同那段历史,均漂浮在那些猎奇、华丽、想方设法引经据典的大场面上,难以沉下来、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所在。

  结果就是,除了那些突破下限的大场面,没有真人物留下来,没有真情感留下来,电影历史成了大尺度的附庸,“爱电影”沦为遮丑的口号,显得无比空洞,有些投机。

  整个故事虽说顺着时间演进,但段落之间的情节逻辑却没有连贯性。每个场景的重点不是音乐,也不是人物情感和命运,而更偏向下流喜剧,倚靠荒谬笑料和裸露做爆点。

  人物们想干什么,有什么目标,基本全靠硬要抒情、上价值的长段台词和对话完成。事态稍微触及了一点现实和内心,就迅速飘走,匆匆来到下一个惊掉眼球的嗨场面。

  比如,内莉在听到好莱坞高层对她的恶评后,酸楚了几秒,就发疯跑去跟眼镜蛇打架。风风雨雨都经历过的杰克,听完影评人一席话后,突然吞枪自杀……

  这些场面很“炸”,但也让人物的行为和情感流于轻浮。有为了疯而疯,为了悲而悲的嫌疑。辣眼睛的大场面和奇险情节,抢占了人物内心的铺陈空间,让他们的失败也有点咎由自取的感觉。

  影片中大大小小的角色都在不断死去。片场上的龙套演员、控制室里的摄影师、派对里不小心坠楼的女演员......这些小人物以死亡的形式获得了影观众一秒钟的注意力,但转瞬就被滚滚向前的情节淹没,很难让人意识到真实的悲伤和残酷。

  他们的生死夹在喜剧笑料间,夹在导演对好莱坞从业者的鄙夷中,总是带着嘲讽和轻蔑,就像内莉被毒蛇咬中,其他人只顾着仓皇逃命的闹剧一样。

  曼尼与内莉的爱情关系,堪称影片中为数不多的纯洁情感。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它更接近一个与人物现实逻辑无关的硬设定,一个致敬《爱乐之城》的小聪明(穷小子与无名女演员的爱情),一个好莱坞惯用的男人拯救女人模板。或许只有这样,才是古典、才是浪漫。

  很多人看完片后,会说致敬了ABCDEFG,给这个人物找原型,给那个片段找对应的名片。确实,导演是个学院派和资深影迷,讲究形式(比如服装、置景、音乐)、对电影历史有热情,也把解构、嘲讽的后现代意识灌注进电影里,但最可怕副作用也在于此:

  沉迷于形式美学游戏,在迷影的“手艺”和自我沉溺中,失去塑造人物的耐心和分寸,重复过往的老话,放低了现实的剖析。

  片尾的三分钟影史混剪,似乎很受一些观众喜爱,但这也可能是一段最表面、讨好、文不对题的宣传素材。整个片子看下来,观众能记住的,恐怕不是这些影史名片和银幕记忆,而是那一个个夹带大象粪便、人类呕吐物的劲爆“大场面”吧。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