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快讯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caijingkuaixun/2019/3707.html

专访7-11内田慎治:“中国模式”已跑通新进市场目标三年盈利(2)

时间:2019-09-10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由此也能看出,便利店数量是否饱和不应成为企业考虑的关键,而是如何做出满足市场需求、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便利店,这就是7-Eleven的发展方向。

  如果我们以一整年来测算,7-Eleven北京区域平均单店日销在21000元左右,天津区域为18000元左右。到夏天时,北京的单店日销会达到25000元,天津则突破20000元。对比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中国便利店平均日销约为6000元-8000元来看,7-Eleven的单店运营能力绝对不差。

  提问:我们注意到,7-Eleven近一年来在区域扩张上有所提速。考虑到中国便利店市场上资本入局、新兴品牌迭出以及区域化企业崛起等现状,这是不是7-Eleven应对环境变化的转型之举?

  内田慎治:这是7-Eleven跑通中国模式后的必然举动。我们逐渐在日本模式和中国市场中找寻到平衡点,并将以此为基础向更多区域复制。为此,7-Eleven接下来会进入更多区域市场,比如说8月份在陕西西安联合赛文提客开出当地首店,福建省内也会协同三福百货在11月左右落地首批门店。

  便利店企业进入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不是只把标准化商品用物流运过去就可以。我们需要提前在当地建设鲜食工厂、供应链等基础设施,接下来5-10年才有可能达到一个比较大的门店体量。为此,7-Eleven现在需要培养更多的新地区分公司,做好前期磨合及占位。

  我们会选择在当地具有政商、物业、供应链等本地化资源、具有资金实力,且理解7-Eleven理念的区域化企业合作。在保证加盟者具有满足感、可盈利性的基础上再去关注总部盈利。但有北京、天津等地的开店经营做基础,7-Eleven新进区域将争取在3年左右实现盈利。

  提问:那么,7-Eleven会参考哪些因素来选择新进区域,比如说一些具备发展潜力、受到连锁化便利店企业关注的的三四线-Eleven是否会进驻?

  内田慎治:中国市场的显著难点即在于国土辽阔,消费者收入水平差异巨大。零售企业如果要做到全面覆盖,就需要顾念全局,降低一定标准。比如说一些高品质、高成本的商品就会有部分三四线市场消费者难以接受。所以我认为便利店要进驻的城市,必然是连锁化超市已经站稳脚跟的区域,这个规律是不会变化的,它意味着消费者已经经过市场教育,需要更便捷、具备溢价的购物体验。

  如果从公开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省会城市、一线城市要比东南亚国家高很多,但7-Eleven的门店数并未达到一定规模。为此,我们会优先集中在经济发达、消费活跃的一二线城市布局,逐渐提升门店渗透率、对其形成全覆盖。

  提问:近年来,模仿7-Eleven的本土便利店品牌层出不穷。类似于罗森、全家等日资便利店企业也在鲜食、甜品等方面塑造核心竞争力。那么,7-Eleven的差异化卖点将如何体现?

  首先从商品销售构成比例来看,50%由日配类商品贡献,这些即食类商品就是我们的差异化竞争力。它们都是100%的7-Eleven自有品牌,由我们制定品牌,挑选生产厂家,并对消费市场进行需求分析,从而下单生产定制类商品。

  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缺少中食类商品供应的情况下,消费者或者是选择在外就餐,即外食;或者是在家自煮烹饪,即内食,使得一部分即时性需求被忽略,这就为7-Eleven创造了增长空间。

  其次,7-Eleven 的商品供应、陈列完全由总部掌握话语权,不会向供应商收取陈列、渠道费用,以此保障商品陈列是根据7-Eleven系统情报信息分析得出的有效结论。比如说我们所有的冷柜均为门店自采,不会像一些本土便利店品牌那样接受蒙牛、和路雪等厂商的冷柜赞助。一旦相关产品销售不佳,7-Eleven即可迅速调整排面,而不用顾忌厂商意见。

  提问:也就是说,鲜食类产品是7-Eleven的核心竞争力。但随着区域化合作企业增多,7-Eleven即需要不断开放供应链及商品研发逻辑,你是否担心鲜食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同质化”商品?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