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新闻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guonaxinwen/2019/5655.html

放眼未来寄望“中国智造”!听12国媒体人纵论“一带一路”(2)

时间:2019-11-04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无论是在南京江北新区的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参观完智能机械臂后,或是在青岛海尔家电博物馆参观完海尔未来智能家电展览后,还是在青岛啤酒博物馆观摩完啤酒的酿造工艺后,访学班成员都会问:“这些技术、产品能否引入我们国家?有没有计划和我们国家的企业进行合作?”

  格鲁吉亚《多民族格鲁吉亚报》总编辑米哈依尔·艾迪诺夫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回忆说:“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从苏联获得过很多的技术和设备,我记得还从格鲁吉亚购买过一些冶金设备。”这位上了年纪的资深媒体人还多次呼吁:“当时的一些产业联系现在应该恢复,因为今天很多国家已从工业舞台上退出了,但中国的工业发展依然非常强劲。”

  访学班成员对“一带一路”的热情,同时体现在对中国文化的迷恋上。来自俄罗斯塔斯社的迪米特里夫是一名专门负责文化领域报道的记者,一路上,他都捧着一本笔记本认真地做着记录。当遇到他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中国文化元素时,这位高个头的帅小伙更是表现得近乎痴迷。

  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苏州艺术中心,访学班成员在苏州芭蕾舞团排练大厅内观看了一部名为《西施》的中国民族芭蕾舞剧排练。该舞剧以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为背景音乐,用一段“西施”与“吴王”的双人舞将中国历史更迭中的王权相争、爱恨情仇以及西施的个人悲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以中国历史故事为内核的芭蕾舞表演形式让迪米特里夫耳目一新。演出结束后,他还留在原地不舍得离去,拉着该剧的艺术总监兼编导潘家斌,详细询问关于这部芭蕾舞剧的历史背景,以及“如何把中国的历史故事、传统音乐等元素与西方的芭蕾舞结合得这么好”。

  潘家斌给外国客人简单介绍了中国历史中“四大美人”之首西施的故事,他还告诉迪米特里夫,中国已有越来越多的作曲家进行这种东西方文化元素相结合的芭蕾舞创作。迪米特里夫意犹未尽,他在离开前提了最后一个要求——和所有芭蕾舞演员拍一张合照。有意思的一幕出现了,在拍照时,芭蕾舞演员纷纷簇拥到这位帅小伙身边,为不遮挡后面的演员,高个头的迪米特里夫选择单膝跪地,脸上露出兴奋之情。

  “这些亚洲舞者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一种新的文化正在诞生,我认为这是非常美妙的。”在离开排练大厅赶赴下一个参观地的过程中,迪米特里夫这样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还说:“是的,我喜欢西方和东方、柴可夫斯基和这位美丽的西施女士相结合,这样的组合真的让我难忘!”

  如果说中国芭蕾舞剧还只是让迪米特里夫等外国朋友感到新鲜,那么和中国历史一样古老的养蚕缫丝技艺,又打开了他们了解中国的一扇大门。在江苏华佳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和太湖雪蚕桑文化园参观时,迪米特里夫等访学班成员第一次见识了从蚕宝宝吐丝到蚕丝被加工成丝绸制品的完整流程。他好奇地拉着华佳丝绸的讲解员问了一路,从天然丝绸相比化学纤维的优越性到当前蚕丝加工工艺中的科学元素,再到华夏文明养蚕缫丝的历史过程。当讲解员向他介绍说“如今通过基因工程,我们已经可以让蚕宝宝吐出绿色、黄色等彩色的丝”时,迪米特里夫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他感慨道:“当我拿起手中的这个蚕茧时,我似乎能感受到,数千年前,中国人的祖先们也是这样握着蚕茧,开启了中国丝绸的历史。”迪米特里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蚕丝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它象征着中国在漫长时期里与中亚、东欧等国家的商贸、文化交流。蚕丝不仅代表着过去,同时也象征着未来。因此,我认为,也许两千年后的今天,中国仍将继续和邻国进行着互联互通,这一和谐而美丽的进程将永远不会停止。”

  迪米特里夫的话让记者想到人民日报社对外交流合作部主任胡果在本次访学班结业式上所说的:“这个中国不是来自谷歌、推特的简单搜索,不是来自某些西方媒体的固有成见,这个中国来自各位用双脚丈量、双眼审视,用镜头捕捉,用笔和鼠标记录后的真切心得。”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