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新闻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guonaxinwen/2019/5656.html

让我们的制度在全球竞争中展现优势(2)

时间:2019-11-04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家治理发展有四个鲜明特点:一是整体设计。除了有全局性的顶层设计方案外,各个领域中都有自己的改革方案。任何改革都要方案先行,依法依规进行,即使是改革试点也是如此。二是有明确的时间表。“两个一百年”、2035年成为制度化进程中的重要时间节点。各项改革都要以此进行规划推进。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重视执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执行力、治理能力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增强责任担当意识,加强督查督办,发挥社会监督、社会参与的作用,推动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落细。四是重视利用技术创新,提升治理效能和精细化水平。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的有力支撑,大大提高了公共服务质量和社会管理水平。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正走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后半程。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的时间表是围绕中华民族复兴的坐标确定的。“行百里者半九十”。在接下来短暂而关键的征程中,要警惕“黑天鹅”“灰犀牛”式风险出现,避免它们干扰、羁绊、阻碍我们冲刺的步伐,就要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治理效能,形成人人行动、人人担当、人人尽力、人人负责的奋斗局面,激发出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磅礴伟力。

  十九届四中全会具体描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的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前不久举行的第17次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列举了我国的四个体制优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和民主集中制。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过程也是充分激发这些体制优势的过程。

  要发挥这些优势,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独有的制度优势。共产党在中国的制度建设中,一直扮演着设计者、推动者和维护者的角色。一方面,党没有自己的利益,在多元的利益格局中通过不断的自我革命,摆脱既有思想和利益的藩篱;另一方面党对一切工作的统一领导,克服了部门和地区的利益阻碍,提高了国家治理的整体性。离开党的领导,中国的一切现代化目标都不可能实现。党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从而带动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只有坚持党的自我革命,才能带动社会革命,使国家制度与社会生活充满活力。

  要发挥这些优势,必须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人民是现代化的归宿,现代化的根本是人的现代化。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衡量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标准,民心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要以人民为中心,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感。

  要发挥这些优势,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改革是当代中国的底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始终践行改革精神,才能破除不断产生的利益和思想藩篱,保持制度的活力,使其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国情,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要发挥这些优势,必须保持开放的心胸。开放是现代化的精神气质。坚持全面对外开放是国家的战略,维护人类和平发展事业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我们通过对外开放,吸收国外有益经验,利用国际资源,大大加快了国家现代化的步伐。现在我们要继续坚持扩大开放,聚天下英才而用,让我们的制度在全球竞争中展现优势,给世界贡献更多的思路、智慧和方案,为人类现代化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