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每日资讯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meirizixun/2019/2269.html

京东+京能 J+的智能便利店猜想

时间:2019-07-24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放缓了该行业扩大规模的节奏。近日,北京商报记者发现,东城区交道口大街开出一家名为“J+”的智能便利店。据悉,J+智能便利店为北京京能集团建设的首家智能便利店,而其无人零售技术则由

  近日,北京商报记者在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28号发现一家名为“J+”的智能便利店。该店面积为80平方米,便利店中有800余种SKU单品,其中包括生活日用、休闲零食、母婴用品等商品。

  J+的特点之一是结账时无需扫码。消费者可以在购买商品后进入一个独立的结算房间,无需商品扫码环节,系统将通过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无需接触商品的情况下,直接识别购买商品的金额,继而通过微信、支付宝、钱包等支付方式支付即可。

  整个结算环节大约20秒左右。J+店员表示,购买商品的多少,并不会影响结算速度。此外,记者还看到,在便利店门口设有一片空置区域,该区域作为便民区域,未来将会结合居民的实际需求增设其他智能便民服务设施。

  据J+智能便利店店员介绍,该店的人脸识别、智能结算等技术都是由提供的。店内部分商品也采用的是京东的商品供应链。北京商报记者在进店扫描小程序时发现,可以通过京东账号进行验证。

  关于为何开展无人便利店业务,J+便利店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这是为了配合北京未来的定位发展,推动北京市社会性服务产业发展,京能集团基于自身现有资源进行优化整合,选择开设J+智能便利店。”

  同时,J+便利店负责人也确认了与京东的合作:“选择与京东合作,除了其技术优势之外,在供应链、数据分析等方面都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使新进入市场的J+智能便利店更加完善。”

  京东物流X事业部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J+便利店是X事业部的对外赋能项目。据该负责人介绍,X事业部确实在2017年就推出了模块化的技术支持方式,为便利店行业技术赋能。其背后的D-MART是可模块化组装的智能门店解决方案,有望解决目前行业中“无人店”所面临的高成本、概念化的问题。而其独有的模块化组装模式,能够适应超市、便利店、加油站、机场、酒店等应用场景。

  实际上,无人便利店早在2016年便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其新颖、智能化等特点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体验,短时间内,受到了众多资本的追捧,甚至在2017年前后热度仅次于共享单车外最大的“风口”。曾有媒体报道,智能便利店小麦铺(原小麦便利店项目)在短短两个月内获得了近3亿元的融资。

  随着时间推移,无人便利店的自身局限性也不断显现。众多资本纷纷逃离。对此,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杨青松表示,无人商店的快速发展,行业对技术给予了充分关注,但对具体的运营管理欠缺深入的分析。从运营成本上看,无人商店的主要成本包括:软硬件投入、租金、人工、水电等。前者是大头,软件包括各类识别设备和管理系统,硬件包括进门和出门的门禁设备、自助收银设备、扫码和感应设备、监控防盗设备等。无人商店通过技术、设备省掉了店内的一些人力成本,但是背后的隐性成本却不可忽视。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梁威博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无人便利店发展为提供优质购物体验涉及到大数据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等多种技术突破,当前国内大多无人便利店购物仍需扫码、结算时间较长、技术不稳定等问题导致购物体验不佳。

  将技术研发成本和门店成本、人力成本等运营要素分离,也许是重启无人便利店的一个有效途径。不过,J+便利店的尝试还在起步阶段,目前北京地区只有一家门店,这种模式能否成功还需继续观察。

  谈到J+目前遇到的问题,其便利店负责人表示:“一是目前消费者对于智能化无人便利店的认知还存在一定差距,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还需进一步引导;二是在技术层面,还需不断的改进创新,真正做到进出无感、即拿即走的智能化无人便利店。”他补充说:“在目前一个多月的运营中,并没有精细地去测算过成本,但是相比其他便利店的人工费用来看,J+还是有一定的优势。”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