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军事新闻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junshixinwen/2019/2930.html

无禅法苑——公案解析:洞山良介“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时间:2019-08-1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前言】洞山良价禅师(公元807~869年),唐代高僧,幼年出家。越州诸暨(今属浙江)人,药山惟俨之法孙,云岩昙晟之弟子,他与弟子曹山本寂共同创立了曹洞宗。

  禅门公案,对于普通人而言,算作是本彻底的“天书”,是真正的茫然不知所以然,甚至比经文和传法偈还难以理解,不可思议到匪夷所思。(以至于古代高僧在注解公案的时候,仍然有许多拿不准的地方。)连续写了几篇,估计大家也“烦躁”了,此文是我近期的最后一篇公案。其实,不是我喜欢写这类文章,我也觉得枯燥,是没办法,下篇文章要全面阐述这个“证悟”最关键的最后一步。这几篇,于我于大家而言,已经算是最低限度的铺垫。下个月,我会就我们面临的现实困扰结合佛法写一些咱老百姓更“喜闻乐见”的文章,比如“我们如何去超越孤独?”,“阳明心学的真实义理?”、“大小乘分别的时空观是什么样?”、“如何才是不受外界施与的永恒快乐?”等内容的文章。当然,也可能有其它的。

  【原文】师陉造云岩,便问:“无情说法,甚么人得闻?”岩曰:“无情得闻。”师曰:“和尚闻否?”岩曰:“我若闻,汝即不闻吾说法也。”师曰:“某甲为甚么不闻?”岩竖起拂子曰:“还闻么?”师曰:“不闻。”岩曰:“我说法汝尚不闻,岂况无情说法乎?”师曰:“无情说法,该何典教?”岩曰:“岂不见弥陀经云,水鸟树林,悉皆念佛念法。”师于此有省。

  这里的“师”指的就是洞山,因为这一节是讲洞山的证悟,因此在一开初就以“师”来指代。“无情说法,甚么人得闻?”,无情即是物理器世间的万物,花草鱼鸟,云月溪石。无情怎么能说法呢?这就是禅宗的秘密。如果你不能从一花一草“看见”宇宙的实相,你就永远也看不透宇宙的实相。如果你不能从一粥一饼得到快乐,你就得不到永恒的快乐。如果你所见处处皆是实相,你即是法身佛,如果对境所在都是清净涅槃的喜悦,就再也没有任何烦恼可以束缚你。云岩的回复“无情得闻。”这里是打了一个禅机,大家可以理解为围棋中的“试应手”,显然无情不可得闻。岩这句话是让洞山起疑情。

  师曰:“和尚闻否?”岩曰:“我若闻,汝即不闻吾说法也。”这句话背后的义理,之前公案已经说明了:我明白,是我的。你自己体悟到才是你的。我用文字给你说“清楚”,你就完蛋了,一定被带沟里去。。。岩竖起拂子曰:“还闻么?”师曰:“不闻。”岩曰:“我说法汝尚不闻,岂况无情说法乎?”竖起拂子这个行为艺术,在禅门公案,论出现概率估计至少能排进前二。洞山此时如果已经悟道,回复“不闻”,那么这场对话就结束了。但云岩知道他没有悟道,瞎撞的!答“对了”也不算数!想起一个故事:民国时袁焕仙(南怀瑾老师)去重庆游说虚云老和尚来川,见面后即说:”成都参禅的有三种认识:一种人认为悟后必修;一种人认为一悟便了;还有一种人认为修即不修,不修即修。请老和尚垂慈简别。”虚云老和尚回答:”天下乌鸦一般黑。”于是,勘验结束。(双方都是明白人。)

  因此这时云岩:我给你说法你都不闻,那无情说法你就更是听不懂。洞山:那无情说法,是那本经典又如何请教呢?云岩:阿弥陀经说了,水鸟树林,万事万物都是在念佛念法,就看你听不听得。于是,洞山在这时若有所悟。写到这里,又想起了庞居士一家子(一家三口都证得佛果)就关于证悟这回事,他家三口各说了一句,大家可以领悟一下:

  这里我仅讲第二句,“易易易,百草头上西来意!”,其实证道很容易,因为一花一草头上都是西来意,什么是西来意?就是达摩从西方来中土的目的:“使众生,开佛知见。”那么,这个佛知见在哪里呢?哪里都有!也即是禅门常讲的:“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是法身。”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