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军事新闻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junshixinwen/2019/5435.html

OPEC用尽浑身解数 油价为何欲涨还跌?

时间:2019-10-2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9月14日,随着沙特的“一声巨响”,国际原油市场立刻变得紧张兮兮。报道称,沙特两处重要的石油设施被无人机攻击,袭击导致沙特近一半的石油产量被削减,减产幅度高达570万桶/日。要知道在这次袭击之前,沙特已经非常努力地在执行减产计划以支撑油价。大幅减产之后再遭袭击,沙特可谓苦不堪言。

  痛苦的可不止沙特,原油市场的空头持仓者度过了历史上最难熬的一个周末。自今年以来,原油市场的基金空头就占据了主导地位,周末突然性的袭击让基金经理们来不及调整仓位。周一开盘,原油价格瞬间高开14%,并且创造了30年来最大单日涨幅。

  按照常理来说,沙特如此高额度的断供肯定一直会支撑原油价格维持在高位,但随后市场却快速下跌,仿佛忘记了就在昨天油价的涨幅还创造了历史纪录。随着10月OPEC月报的公布,我们也终于能够清晰地了解这一事件的最终影响——沙特原油产量降至9年来的最低位,OPEC原油产量降至10年来的最低位!图为供给需求模型

  根据历史上统计的OPEC减产对于油价的影响,我们发现主动减产与被动减产所带来的油价涨跌是不一样的。

  主动减产顾名思义就是OPEC国家感到油价已经到了只有更低没有最低的地步,再不出手制止跌势价格可能会继续下探,这时候OPEC为了维持原油价格的相对稳定,商议减产总量然后分给各个成员国去执行。而被动减产则包括恐怖袭击、战争等难以预料且事发突然影响重大的减产,这些减产让投资者措手不及,不管是期货市场还是现货市场的价格都会经历一次较大的波动。

  我们列举了几次主动减产与被动减产的过程与油价涨跌变化,便于我们进一步探讨原油产量大幅下滑对于价格的最终影响。

  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在1973—1974年,以第四次中东战争为导火索。这一次中东战争中,美国支持的以色列与中东各国之间的矛盾愈发激化,为了抗议美国的这种行为,阿联酋宣布对美国实行石油禁运,随后其他中东国家纷纷响应,禁运持续到1974年。在此期间,OPEC原油产量由3078万桶/天下滑到2145万桶/天,降幅高达933万桶/天。与此同时,原油价格也从低位的2美元/桶一路上涨到11美元/桶,这在当时的年代似乎难以想象。虽然是OPEC成员国主动实施禁运,但我们认为这次减产应该算作战争状态下的被迫为之,并不能算作OPEC为了稳定油价而做出的行为。

  这一次被动减产,是在全球经济高涨的时期发生,需求端强势让需求曲线得以稳住,但供给端的大幅减产使得供给曲线大幅左移,原油价格最终得以创造历史新高。

  第二次被动减产最好的案例就是两伊战争引发的减产,这一事件发生在1978—1980年,当时伊朗推翻了亲美政府,正式成立伊斯兰共和国。随后美伊断交,伊拉克入侵伊朗正式拉开了这场石油危机的大幕。在此期间,两伊战争的双方互相攻击对方的油田炼厂和管道,企图打掉对方国内收入的主要来源。受此影响,伊朗和伊拉克的原油产量和出口量大幅下滑,OPEC原油产量由3107万桶/天下滑至2685万桶/天,降幅高达422万桶/天。在此区间原油价格波动异常剧烈,1979年年初,原油价格首次突破20美元/桶大关;1980年,原油价格再次突破30美元/桶;到1981年,原油价格已经接近40美元/桶。

  这一次被动减产,是中东乱局的一个典型案例,产油国之间的摩擦让投资者感到恐慌。一方面,作为国家主要收入来源的石油出口,在每一次中东战争中都是被打击的对象,供给端的不确定性加剧了原油价格波动的风险。另一方面,战争的比拼就是消耗和持久性,当然包括石油物资的消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原油市场的紧缺程度。图为1970—2000年原油价格走势

  2015—2016年是国际原油价格经历“绝望”的一年,在页岩油产能爆发之下,以OPEC为代表的传统原油生产商意图将其掐灭在摇篮中。于是,在全球原油需求缓慢上行的同时,全球原油供给却经历着井喷式的增长,页岩油的大规模产出叠加OPEC努力增产,原油价格也从2014年的115美元/桶,急速下跌至27美元/桶。随后低油价下的市场开始拉动需求的上升,但多余的现货始终充斥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原油价格在40—50美元/桶区间振荡。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