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每日资讯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meirizixun/2019/4595.html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解读(3)

时间:2019-10-0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教师在教学中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巧妙设问,构建生动的问题情境,有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第5课《三大改造》就可以采用设问的方式进行导入。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又是什么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了吗?”“怎样才能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呢?”通过层层设问,学生在回顾已有知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土地改革”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疑问,从而勾起了学生强烈的破疑愿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例如在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中,对“文化大革命”的认识是在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在这一难点的处理上也可以采用设问置疑的方法。“******东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是基于怎样的认识?” “‘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后,‘闹革命’的方式是什么?”“带来了怎样的后果?”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和解答,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了“文化大革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问“造成这一挫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从而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这一单元主题的认识。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学校的最大浪费就是学生在学校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中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可见,教育源于生活,教育与生活密切联系,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我们的历史教学内容也应该要贴近现实社会、贴近学生实际。在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上,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在初中历史新课标2011年版中,对第4课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这一子目,给出的教学活动建议是“结合最近召开的一次‘两会’,谈谈‘两会’的作用。” 从教学进度来看,第4课的教学时间恰逢每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前后。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将两会热点引入教学,将时政与历史相结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加深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

  乡土资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和亲切,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参考地方志,选用恰当的乡土资料展示给学生,例如当地公私合营的知名企业,“大跃进”时期的建设情况;也可以事先布置学生询问家中长辈对往事的回忆和记录,比如关于“文化大革命”的经历和感受。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展览馆,获取相关资料。

  本网站旨在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信息交流,促进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本网站转载的资料,如果作者不希望我们在网上使用其作品,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收到您的意见后立即从网上移除有关内容。未经人教网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对人教网所属的服务器做镜像。

  当前IE内核版本太低,请使用IE9以上的内核版本、360浏览器极速模式、chrome谷歌浏览器或火狐浏览器等访问,以达到最佳浏览效果。给您带来的不便,还请见谅。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