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每日资讯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meirizixun/2019/4595.html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解读

时间:2019-10-0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本单元属于中国现代史这一学习板块。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也是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历史。本单元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开始到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的结束,这段历史在中国现代史中具有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地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后,中国共产党从政治、经济两方面着手,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也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这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面对充满期待又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探索,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挫折,但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在课程安排上一共有三课,这三课分别是: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5课《三大改造》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本单元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通过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来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正如单元标题和课题所呈现出来的,教材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精选“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公私合营”、“文化大革命”、“建设成就”等最基本的史实,展现了新中国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发展的基本进程。

  第4课和第5课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实际的经济政治条件出发,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第6课的主要内容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进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在这段时间内,我们虽然遭到过严重的挫折,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仍然以高昂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经过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本单元所涉及的主要历史史事概括归纳为:“从1953年开始,中国共产党有计划地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到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此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取得了经济文化建设等重大成就。但是,也发生了‘大跃进’的严重失误和‘文化大革命’的内乱。”

  第4课的主要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第5课的主要知识点是: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第6课的主要知识点是: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成就。

  本单元的知识点涉及面较广,部分知识点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学生要正确掌握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本单元的教学中紧扣课标要求,着力在基本的、重要的史事上,同时采用多元的、有效的教学手段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实现课程目标。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