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娱乐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yule/2019/5686.html

拨付延迟、变通使用、因故挤占——部分农村学校公用经费为何到不(2)

时间:2019-11-0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现在农村学校的硬件条件大幅提升,这没得说。”电教一体化设备、新课桌椅、修葺一新的校舍,曾琴带着记者参观学校,政府在教育上的投入,随处可见。

  曾琴所在的河南省北部某县刚刚实现脱贫摘帽,原本在县城教书的她前年才调任当地小学校长,“上学期为了迎接国家义务教育均衡验收,学校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上马了亮化和绿化美化工程,还安装了监控系统”。

  课间,学生们在新操场上进行循环跑,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学校改造的工程款至今还未结清,算下来,还欠个体的施工方十几万元”。

  按照该校近200人的在校生规模,每年拨付的公用经费早已“资不抵债”。曾琴坦言,“没有办法,只能慢慢还钱。但是,想让公用经费填补这个窟窿,不太现实”。在该小学的账本上,还有一笔固定支出,挤压了公用经费的使用空间。

  目前,该小学一共有17名教职工,其中包括14名在编教师,2名校聘教师和1名保安。其中,两名校聘教师分别承担语文、数学科目教学。

  “这三名不在编人员的费用,均由公用经费承担”。曾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校聘人员的工资为1500元,且一年只发10个月,三人一共4.5万的工资支出,占学校年度公用经费12万的35%左右。

  同样,在离县城约20公里的李庄小规模学校里,仅有的三名教师中,也包含一名40多岁的校聘全科教师从公用经费中支取工资。

  事实上,在财政部、教育部相关文件中,该项支出并未在公用经费使用的核准范围之内。“变通使用”公用经费支付校聘人员工资,实属违规。

  “农村教师整体缺编,随着教学要求提高和课程增多,农村学校的编制并未按照新要求配置齐全。一些农村学校编制的教师被借调到教育局或者其他行政部门工作,加剧问题严重性。”河南师范大学教授李醒东介绍,“按照教学实际需求,由学校招聘顶岗教师成了普遍做法,无论工资多少,这笔钱都不应该由公用经费出。”

  当前,公用经费政策明确规定公用经费不能用于人员开支。这样的制度设计,能够保证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

  但是,李醒东提醒,面对教学的实际困难,校聘教师应该由县级财政统筹处理,同时根据实际运行成本,合理设计拨款系数,对边远地区学校、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等增加相关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拨款,并且适当扩大学校公用经费的管理自主权。

  一位长期研究教育财政的专家却表示,不能“一刀切”地反对公用经费用于支付校聘人员工资。当前,公用经费已经兜底保障了教学的正常开展,其本身也具有保障学校正常运转的职能。只不过,目前在公用经费开支类别上找不到政策依据,建议修改支出类别或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其他方式解决该问题,“在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出现之前,动用公用经费是不得已为之”。

  随着“全面改薄”等项目资金的投入,近年来教学综合楼、学生宿舍楼等建设项目先后开工。截至目前,还有一个项目没有完工。

  刘玉坤却高兴不起来,“国家投下来的钱,建完楼还不够。学校动用了公用经费承担了前期如图纸设计费、环评、工程监理等费用。”

  2015年下发的《云南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写道,项目实施完成后,若有结余资金,由县级财政和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和使用,统筹用于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项目资金不足的,由县级财政和教育部门统筹安排弥补。记者查阅当地市、县两级相关文件,均有类似说法。

  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总投资近2000万元的项目,却为学校带来了100多万元的“额外负担”。刘玉坤怎么等,可就是等不来县级财政和教育部门的“统筹安排弥补”。不过,他也坦言,“即使缺了一部分资金,我也不可能不要这些楼。用公用经费还一点是一点,以后再说”。

  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生刘芳向记者提供了一份“关于公用经费使用”的调研材料。今年上半年,她花了半个月时间实地探访了东北某地公用经费的使用情况,访谈了20多名农村教师,还有部分基层教育局官员。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