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娱乐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yule/2019/5686.html

拨付延迟、变通使用、因故挤占——部分农村学校公用经费为何到不(3)

时间:2019-11-0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刘芳发现,东北某省足协曾以专项经费的形式向一个乡村中心学校捐赠塑胶跑道。但是,由于县里拿不出配套经费。如果要铺设,必须从学校公用经费里出。人工费一平方米60元左右,总共4000~5000平方米,大约需要30万元,“学校不可能一年拿出来,一年顶多给10万元,计划用3至4年还清”。

  有专家表示:“工程专项拨款往往会低于实际经费需要,而这个‘实际需要’可能还会‘自我膨胀’。工程经审计决算后超标,财政却不再追加资金。这样,欠账做基建的情况就出现了。”

  “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存在资金缺口,多的能达到七八十万元。在实际运行中,配套资金一般由县级承担,从教育附加费里面支出,但县财政状况不佳时,承担主体逐渐转移到学校。不少农村学校承担着本应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基本建设工程款,挤占公用经费就成了他们的唯一选择。”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周晔建议,在进行专项建设预算安排时,应进行全成本预算,进一步提高公用经费支出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我们很想出去培训,吸收新知识、新技能。”一位刚刚从县城参加完电教设备培训的农村教师郭莉说。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如果没有足够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机会,农村学校教师人力资本的“贬值”很快。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所有受访农村教师都在强调接受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因为公用经费相关支出额度较低,他们“想出去,又不敢出去”。

  2006年,财政部、教育部出台《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对支出范围规定进行了调整,取消了此前的大类划分,改成直接列出使用公用经费的具体项目,如文体活动、水电费、房屋建筑日常维修维护、教师培训。

  其中,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费,用于教师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等开支。

  然而,根据东北师大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2018年4月对全国18个省份35个县(区)中小学分层抽样调查显示,中小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中教师培训费所占比例普遍达不到5%。该项不仅占比小,而且实践中许多地区和学校并未充分执行这个规定。

  “一个老师出一趟远门,钱就没了。”甘肃省某县的农村小学校长陈奕坦言,花在教师培训上的费用“少之又少”,“以前,我们还能请来市里的专家进行培训,或外出交流,这些钱都从公用经费里支取。但是,现在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老师们的培训活动自然也就越来越少了”。

  2007年,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公用经费预算要更多地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倾斜。

  “要逐步优化公用经费支出,不断优化支出项目结构,引导公用经费向提高教育质量倾斜。”宗晓华表示,具体来说,就是逐渐增加“质量指向”的公用经费支出,加大公用经费中教师培训、教研等方面的预算,逐渐提高这些方面的项目支出额度与占比的底线%。同时,学校也要做好相关教师培训规划,创新培养形式,例如进行校本研修,或者组织教师开设小微课题,留足相关经费,以提高培训经费的使用效益。

  “与严谨的财政预决算法规,复杂的拨款流程和有完善空间的政策设计比起来,对于农村学校和老师们来说,其实,问题很简单——把该拨的钱拨下来,花在该花的地方。”宗晓华说。(记者 陈鹏)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