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安全教育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anquanjiaoyu/2019/5426.html

知往鉴今:上世纪20-30年代的美国(海通宏观李金柳)(2)

时间:2019-10-2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1929年美国金融市场暴跌,成为“大萧条”的导火索。上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和股市持续繁荣,到1920年代中后期,股指加速上涨。为抑制市场投机,1928年美联储开始收紧货币政策,此后两年内7次上调贴现率。1929年10月24日,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突然暴跌,纽约股票市场迎来“黑色星期四”,随后几天跌幅继续扩大,到10月29日收盘,道琼斯股指较10月23日已累计跌去约四分之一。

  股灾的不期而至,导致居民的金融资产和企业的预期迅速恶化,并很快蔓延到实体经济。1929年四季度美国GNP实际同比增速仅1.9%,较之前的三季度大幅下降了6个百分点,1930年一季度开始更是转为负增,并且此后衰退一直持续到1933年上半年。

  股市暴跌反映了金融市场存在严重泡沫,美国当时的经济基本面并不支持前期的暴涨。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十到二十年里,美国的金融市场大体与经济表现相匹配,股市涨幅与经济名义增速趋势一致。但到了1926年之后,市场投机之风渐盛、股指加速上行、泡沫化日益严重,1927-1929的三年内标普股指平均每年涨幅高达25%,而同时期的美国经济增长却是在放缓,美国GDP名义增速从之前三年的平均4%降至1%,这其实已经给后来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无论从经济表现还是金融市场看,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都处在繁荣的世代,但为何后来的几年经济增速依然放缓、史无前例的大萧条还是接踵而至?

  从社会层面看,不能忽视的一点是,伴随着20世纪前20年美国经济的增长,贫富差距也在持续扩大。1920至1928年美国收入前10%的群体收入占比从43%提高到48%,分配问题导致贫富分化加重。而金融泡沫化又加剧了这一分化,富人存量资产增值更快,1921年至1929年美国前1%的富有群体拥有的财富占比从36%增加至48%,而同一时期财富后90%的人拥有的财富占比从22%下降到了16%,也就是说,当时美国前1%的富人拥有的财富是后90%群体的三倍!纵观历史,大萧条的前夕正是美国贫富差距最大的时点。

  贫富差距扩大在当时也不是美国所独有的。在20世纪之初,法国、英国、德国等主要的欧洲国家也都经历了一段贫富严重分化的时期。1910年,这三国收入前10%的人群的收入占比都高达45%左右,虽然在1920年代有所下降,但到大萧条之前,这一比重也仍有40%。

  而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对经济的后果是抑制整体的消费,最终导致总需求不足。通常来讲,高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比较强,但是边际消费倾向较低;中低收入者边际消费倾向较高,但是消费能力受制于收入水平。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消费调查计算,以1984年的收支情况作为基准,到目前美国收入前20%的家庭或住户(consumer unit,即以1个家庭或者财务独立决策的住户作为调查中的1个消费单位consumer unit)收入每增加1美元,消费支出大约增加0.7美元左右,而收入末20%的家庭或住户,收入增加1美元,支出会边际上增加大约1.6美元(因为家庭或住户中存在不创造收入但有支出的群体,因而就调查单位而言会出现支出增加超过收入增幅的情况)。

  以收入由高到低排序,美国收入在末20%的调查对象,收入占比仅3%,但他们的消费占全部被调查者消费的8%;而收入在前20%的调查对象获得约50%的收入,消费比重仅40%左右。中低收入者整体数量巨大,且对消费贡献的比重更高,但其收入和财富水平限制了其消费的能力,因而贫富差距的不断恶化,不利于整体消费的扩张。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