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安全教育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anquanjiaoyu/2019/5426.html

知往鉴今:上世纪20-30年代的美国(海通宏观李金柳)(3)

时间:2019-10-2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1920年代的美国经历完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能力增强,但是由于贫富分化严重、整体需求不足,于是就出现了生产和投资的过剩,资金也就涌向了股市,脱实向虚,助涨泡沫。

  而财富和分配的失衡,反过来又进一步激化了社会层面的矛盾,助涨“民粹主义”。在经济陷入大萧条之后,分配失衡导致中低收入者群体庞大,使得他们成为了美国社会的“中间投票人”,对政治选举起到决定性的影响,而他们通常基于自身的考虑,对政府增加转移支付和提高福利有着更高的诉求。而贫富差距的扩大,中低收入者比重上升,这种诉求也就更强,政党想赢得选举,就要做出更符合这些投票人利益的承诺,往往在这种时候民粹主义就会开始回潮。

  但问题在于,经济放缓又使得政府财政收入锐减,很难满足有着民粹主义倾向的高福利要求。如果是在大萧条来临之前的1920年代,经济仍处在繁荣阶段,提升整体福利的要求或许还不算特别难满足。但1929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经济急转直下,到1930年1季度开始GNP名义增速转负,经济的“蛋糕”做不大,分配就更成了问题。随着经济的衰退,美国的财政收入从1929年的39亿美元减少到1933年的20亿美元,而同期财政支出从31亿美元增加到46亿美元,早年的财政盈余从1931年开始变成高额赤字。

  既然“蛋糕”做不大,那么就想到从外部抢“蛋糕”。当时美国还实行金本位制,汇率并非自由浮动、因而货币政策缺乏独立性,制约了货币刺激的空间。而在民粹主义抬头的背景下,美国将需求不足的内部问题的矛头转向了外部,于是,提高关税税率、减少外来商品进口、保护本地产业的措施自然成了首选。

  事实上,加关税的做法在美国也不是第一次。早期的美国关税维持在较高水平,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并且被用来保护国内相关的利益群体。例如1890年《麦金莱关税法案》(Mckinley Law)就是通过提升关税税率到50%,来保护国内的产业免受英国等海外生产者的竞争,1897年《丁格利关税法案》(Dingley Law)又进一步提高关税税率,此后的十多年间,美国的关税总体保持在40%以上的高位。直到20世纪初,随着1913年《安德伍德关税法》(Underwood Law)的通过,美国关税水平才大幅下降。

  然而在大萧条之前,保护主义情绪重新抬头。1920年代开始,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导致美国农业逐渐萧条。1921年共和党主导的政府通过《紧急关税法》,对进口农产品征收高关税,以维护国内农业利益,并于1922年通过了《福德尼-麦坎伯关税法》(Fordney-McCumber Law),对更多的经济部门采取高关税保护的措施,将平均关税税率从1920年的16%提升到1922年的38%。

  在1928年大选中,共和党的胡佛表示将提高农产品关税以保护身处困境的农民的利益,而他当选******之后的第二年,在议员斯姆特和霍利的推动下,国会通过了1930年关税法案,也称《斯姆特-霍利关税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该法案将2万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税率提至历史新高,使美国整体应税商品的平均关税税率从1928年的38.8%提高到了1932年的接近60%,同期美国整体进口商品关税税率也从13%左右上升至接近20%。

  在1929年经济开始衰退的背景下,美国推行高关税,遭到了贸易伙伴的强烈反对,各国也先后实施报复性关税。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将全球拖入了以邻为壑、互加关税的恶性竞争。同一年,加拿大率先对美国商品加征新关税,并减少与美国的贸易、增加与英联邦的经贸往来,而英国在1931-1932年也分别通过《非常进口税法》和《进口关税法》,提高了进口关税并限制了美国商品的进入。各国先后加入到了这场“关税战”,1930-1932年,英国、德国的总体关税税率由10%左右上升至25%,全球贸易整体的关税税率也从10%左右上升到20%。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