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安全教育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anquanjiaoyu/2019/5426.html

知往鉴今:上世纪20-30年代的美国(海通宏观李金柳)(5)

时间:2019-10-2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结合社会背景,其实也不难发现这种政策方向转变的必要性。经历了十多年“自由放任”政策下的美国经济,忽视了日益严重的贫富失衡,难以很好地缓解分配的问题。要缩小贫富差距,只鼓励效率而不注重公平是不行的,所以还需要政府加强干预、优化分配。这也就是胡佛黯然收场、而罗斯福新政登台的必然。

  在经济方面,贸易摩擦在多国间重新上演。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冲突不断、互加高额关税,而美欧、美加、日韩等经济体间也同样产生了贸易摩擦。美国总进口的平均关税税率从18年之前的1.5%左右上升至19年8月的3%附近,而美国同期的进出口增速则见顶回落,目前也均降至0附近,全球贸易也再度面临降温。

  在社会方面,各国的贫富差距重新回到历史高位。全球贫富差距在经历了1960-80年代的缩小之后,在最近的二十年里再度回升。从收入角度看,2010年美国前10%收入的人收入占比接近48%,英国这一比例也达到约42%,几乎已是与上世纪20-30年代相当的水平,就连贫富差距较小的北欧国家瑞典,在这最近二十年,分化也是加大的。而从财富的角度看,前1%的富人群体财富占比已达39%,同样是上世纪40年代以来的新高。而社会分配的矛盾又成为近年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的深层原因。

  在08年次贷危机之后,各国吸取了1929-33年大危机的教训,及时进行货币宽松。08年后各国央行果断采取了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加强金融系统监管,使得全球经济避免了1929年之后那样深度和长度的经济萧条。

  但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有弊端。持续的货币宽松刺激了短期需求,带领经济逐渐复苏,但这并没有改善社会的分配问题,导致贫富差距在08年后仍持续上升、到达新高。因而近年各地保护主义和贫富分化引发的矛盾也就依然突出,这意味着,1920-30年代美国的历史仍有反思和借鉴的意义。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