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安全教育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anquanjiaoyu/2019/5426.html

知往鉴今:上世纪20-30年代的美国(海通宏观李金柳)(4)

时间:2019-10-2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但事实证明,保护主义没有带来美国经济的复苏、反而加深了经济的萧条。1930年起,美国的进口增速连续三年降幅高达30%以上,美国的经济增速也在1930年开始负增,1932年GDP实际同比接近-13%。可以说,错误的关税政策伴随了美国的整个大萧条阶段。

  全球贸易在这场互加关税的纷争中,也都出现了收缩。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的出口同比增长率从1930年开始均转为负增长,并且幅度高达-40%到-20%。全球进出口贸易额在1930年到1934年期间持续萎缩,跌幅一度高达40%。

  直到1933年美国的进出口增速才重新转正,而这一年罗斯福正式出任******。之后一年,在国务卿赫尔的力推下,国会通过了《1934 年互惠贸易协定法》,作为对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的修正,通过赋予******与别国缔结贸易协定、在50%的幅度内修改关税税率等权力,使得美国在此后的十多年间与接近30个国家签订互惠贸易协议,整体关税水平随之下降,而美国也借此恢复和打开了国外市场。

  贸易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当时美国的政策整体都出现了转向,从信奉放任自由的小政府,转向了加强干预的大政府。

  上个世纪20年代,美国几乎完全处在共和党的执政中。大萧条之前的近十年里,美国经历了哈定(1921-1923在任)和柯立芝(1923-1929在任)连续两任共和党******,并且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美国工业化完成以及从一战中受益,美国在1920年代柯立芝的任内进入了一个十分繁荣的时期,技术进步、物质丰富、文化活跃,被称为“咆哮的二十年代”。这又使得同为共和党的胡佛(1929-1933在任)在1928年大选中轻松胜出,继续代表共和党执政。

  共和党信奉的是“放任自由”和“保守主义”的理念,采取“小政府”的政策。即便碰上1929年股市暴跌,随后经济衰退,胡佛政府在危机早期也没有强势干预,仍是呼吁自愿联合。直到1932年大选的之前一年,胡佛才提出有政府介入的救助计划,但依然表示“联邦政府应该最少地介入经济的领域”。

  这样的背景下,1933年民主党的罗斯福上台了,带领政策转到了“大政府”的方向。罗斯福新政一改共和党的放任自由的理念,主张对经济加强干预,其新政核心是三个R: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都具有加强政府干预的特征。

  “复兴”主要是采取一系列政策将经济恢复到正常水平,农业方面,颁布《农业调整法》,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控市场,减少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促进农业复苏;工业方面,颁布《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生产环节的调控,防止盲目竞争和生产过剩;而在公共事业上,建设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改革”主要是针对货币和金融系统,包括出台了《紧急银行法》、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放弃金本位制度、实施《1933年证券法》和加强监管等,试图预防危机的再次出现。

  而“救济”则是政府采取干预措施,救济穷人,缓解贫富差距,包括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和“以工代赈”,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保护劳工权利,出台《社会保障法》,帮助缓解失业和提供社会救助。

  在大政府的理念之下,罗斯福时期的财政刺激力度加大。1933年后,美国政府一改1920年代坚持预算平衡、连年财政盈余的做法,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支出。1935年左右,美国财政支出规模超过60亿美元,较1920年代的平均水平翻了近一倍,随着财政刺激力度的加大,公共部门债务率也从1932年的33%上升到约40%。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