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每日资讯 > 本文地址:http://www.duitang.net.cn/meirizixun/2019/5365.html

任泽平:Libra或冲击货币体系、银行体系、资本市场(8)

时间:2019-10-27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编辑:联络员

  未来企业或通过“Libra+ICO”进行融资,发展机遇与潜在风险并存。这一方面降低了融资门槛,提升了全球资本配置效率,助力项目快速募集合作伙伴共同拓展生态;另一方面置身监管之外使项目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或破坏正常金融秩序,恶意炒作代币甚至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面对Libra,中国应拥抱创新与挑战,鼓励中国央行推进数字货币研发,鼓励中国互联网企业与Libra加强合作。从长远角度,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出击,中国应重视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带来的技术变革新机遇,由中国政府部门、腾讯阿里、重要金融机构等联合世界各国及相关企业推出全球性的数字货币Globra,中国在互联网金融和移动支付领域是领先于美国的,这对增强世界人民支付便利性、中国互联网科技实力、移动支付实力、人民币国家化、建立全球金融中心等具有战略意义。

  一是看清治理体系后,拥抱Libra。监管部门应深入研究Libra的性质,密切关注其发展情况和战略方向。在2020年Libra正式发布后,监管部门需密切关注其发展运营情况、协会董事会成员及创始人组成、锚定货币的构成和占比等,分析其真实影响力和战略方向。一味拒绝不仅相当于放弃新技术的便利性,而且也会导致市场的无序发展。

  二是加快推进央行发行数字货币进程,建立与Libra对称的新的货币体系。各国央行在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上都蓄势待发。2018年2月英国皇家铸币局推出了数字货币“皇家铸币局黄金(Royal Mint Gold,RMG)”;迪拜于2018年10月推出了用于支付政府和非政府服务费用的加密货币“emCash”。在2019年全国货币金银工作会议上,我国央行提出我国将在2019年深入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有以下优势:第一,节约纸质货币的发行流通成本;第二,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效率;第三,提高支付体系的效率;第四,相比于Libra等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的金融风险相对较低。

  三是鼓励互联网企业发币,鼓励企业加入Libra,推动人民币纳入Libra的储备资产。我国互联网行业巨头腾讯、阿里巴巴等在区块链技术领域均有所开拓,并且互联网企业用户基础较好,法币潜力巨大。未来是否进行数字货币研发还取决于监管当局的态度。此外还可以鼓励我国互联网企业成为Libra合作伙伴,积极加入Libra协会理事会,参与重大政策或技术性决策的表决,推动人民币进入Libra储备资产。

  Libra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的深度融合,中国政府的金融监管绝不能固守过去“一刀切”的态度,而应当建立审慎包容的金融监管体制。

  一是要加快推动数字货币发行与交易的法律体系建立,明确数字货币的合法地位、监管主体、监管制度和责任承担,在全面衡量风险的基础上,提高其立法层级,施行持续、精准监管。

  二是要完善外汇管制制度,避免利用数字货币变相买卖外汇的行为。Libra可为用户提供便利的跨境支付并且与法币实现双向兑换,如持有者用美元购买Libra,再用Libra向另一经销商换取人民币。监管机构应当警惕数字货币成为逃避外汇管制的渠道。

  三是要做好对中国外汇管理及人民币国际化影响的预防。Libra将加速资金跨境流通,为人民币本外币跨境资金管理带来压力。新一轮全球数字货币之争中,若中国能抓住机遇,形成人民币较强势的地位,则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目标的推进。面对Libra数字货币的挑战,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应未雨绸缪,提出前瞻性预防和应对措施,防范热钱大进大出。

栏目分类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联系我们-

Top